古塔、古寺、古庙、古树

古塔、古寺、古庙、古树

妙香佛国肯定离不开大理的神山、灵海、奇石,但是如果大理没有古塔、古寺、古庙、古树的普遍存在,那妙香佛国的存在就是一句空话。

大理的塔很有名,最有名的无疑是大理三塔。在七八十年代,每次到大理,我都要去看看三塔,当时就只有三个塔,沿途和三塔周围均一片荒芜。三塔给我的印象就是荒芜,在一片巨大的荒地、荒草,以及高高矮矮的灌木丛的包围之中,三塔像三把利剑划过巨氅般的苍山直指苍穹。荒芜与无比开阔的地面让这三把利剑尤显瞩目,很远就能看见。长期以来给我一个虚假的但是固执的印象,那就是所有塔都应该居于荒芜之中,尤其是之前见过的水目塔也是如此。后来包括祥云的水目塔、大理的三塔被重重叠叠的楼宇亭台包裹,我反而有诸多不适应。但是,确切说,孤立的古塔是很少见的,尽管那样的意境会平添一种苍劲美,反而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浩然千古的恢宏气度。

大理三塔实际上居于大理崇圣寺内,但是崇圣寺毁损严重,连残垣断壁都少见,但大理崇圣寺名气也不小,自古就被誉为“妙香佛国第一寺”。名气不小有诸多原因,古代皇帝出家最多的寺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据记载,大理国二十二任皇帝中,有九位都是在大理的崇圣寺出家,被誉为皇室的寺院。由此被东南亚诸国奉为“佛都”,于是东南亚诸国信众从此络绎不绝。

寺因塔更加有名,这是另一个原因,大理崇圣寺又叫三塔寺,可见塔比寺名声更大。大理三塔塔身“永镇山川”,始建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年)的三塔,主塔塔顶四角均装有四只银鎏金镶珠金翅鸟。金翅鸟梵名迦楼罗,汉译为大鹏金翅鸟,为佛教护法神中的天龙八部之一。将此猛禽置于三塔主塔塔顶,和大理古代水患有关。大理古代为水乡泽国,洱海水经常泛滥,淹没家畜和农田,百姓认为水患之所以频频发生,这都是邪龙作怪,传说金翅鸟原来是一种很凶的大鸟,可慑服诸龙,它的体积很大,两翼伸展时可达336万里,而且以龙为食。据说金翅鸟以巨大的翅膀拨动海水,使之分开,捕龙而食之。也就是“求鹏伏龙治水”,建塔则可以震慑邪龙蛇妖,消除水灾,即“永镇山川”。

这个美丽绝伦的金翅鸟,通体鎏金,周身金黄璀璨,光彩夺目,于1978年大理崇圣寺三塔主塔塔顶出土。它高18.5厘米,重125克,它的头部似鹰,双目炯炯,鸟喙微张,似在长鸣;头顶有华丽的羽冠,全身布满雕刻细致的羽毛,双翅展开,呈昂首欲飞状;尾羽镂空,形状好似火焰,上面镶嵌着五粒晶莹夺目的水晶珠;双足微微前倾,立于莲座之上。

佛教中的金翅鸟,是一种有五种神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天耳通、天眼通)的飞禽。大鹏金翅鸟出生就具备飞翔的力量,伸展天生坚硬似铁的喙爪,翘着金刚钻石般的角,顶上有熠熠放光的宝珠,火眼如同日月般闪烁,钢铁一般坚固的嘴如铁钩,宛如宝剑般的翅膀在空中舞动,金色利刃的翎羽缝隙中降下热沙雨,居住在大铁树上,专以龙为食。

总之,有了此颇具神通的金翅鸟,有了可镇邪龙蛇妖的利剑般的三塔,苍洱大地“山川”终于得以“永镇”,百姓重新过上各得其所、国泰民安的日子。

那么金翅鸟是从哪里飞来的呢?其实它和“阿嵯耶观音”即细腰观音均来自印度佛教,金翅鸟和细腰观音都是佛教中的佛。值得一提的是,1978年大理崇圣寺三塔主塔就出土了金质“阿嵯耶观音”,他通高28厘米,重1115克,为大理国时期所造,该像呈站立状,高发髻,头戴化佛天冠,面作女相,双眼微睁,沉静如水;上身袒露,下着长裙;手结妙音天印;赤足,足下有二方形榫。身后有一背光,银质,镂雕工艺,呈舟形。造像与背光,一前一后,一金一银,为古代佛教艺术品中之精品,享誉海内外。世界上已知的金属质地阿嵯耶观音像有13尊,金质者仅有此件。

据《白国因由》所记,隋末唐初时,恶魔罗刹久据大理,红头发绿皮肤,眼睛有鸡蛋那么大,一口刀锋般的獠牙……专吃童男童女的眼睛,人民深受其苦;把这个安逸的坝子变成了人间炼狱,人们每天都担惊受怕。贞观年间(627—649年),观世音菩萨至此,降伏罗刹,使百姓各安其业,此后,“年年三月十五,众皆聚集,以蔬食制之,名曰祭观音处。后人于此交易,传为祭观音街,即今之三月街也。”所以大理“三月街”最早是民俗节日活动。

金翅鸟飞来的途径有二:一条从蜀身毒道来。即从今四川始,经云南的昭通、曲靖、大理,从保山出境入缅甸、泰国,到达印度,即从四川传来,反之则从印度传来。一条从云南普洱茶原产地(今西双版纳、思茅等地)出发,经大理、丽江、中甸、德钦,到西藏,然后再到缅甸、尼泊尔、印度。不管途经哪里,金翅鸟老巢都在印度。

据此,金翅鸟是克星,克住了邪龙妖蛇;细腰观音是福星,救百姓于危难;借三塔这三把巨剑震慑,苍洱大地终于迎来了风调雨顺,百姓休养生息,大地一派兴旺昌盛之景象。于是就有了元·郭松年《大理行记》所云:“此邦之人,西去天竺为近,其俗多尚浮屠法,家无贫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壮,手不释数珠,一岁之间,斋戒几半。”于是坐实了苍洱大地即经书上有天下难觅的“妙香佛国”。

苍洱大地上的古塔不仅有三塔,大理的古塔很多,阳平村就有一座,当地人叫蛇骨塔,也叫佛图寺塔,塔里埋葬着白族的英雄。传说,唐代洱海里有一条怪蛇,兴风作浪,害得人民苦不堪言,于是南诏国王便张贴榜文,请求英雄为民除害。这时,一个叫段赤城的青年便出现了,拿着两把宝剑,在身上绑了无数的小刀,前去寻找蟒蛇,蟒蛇用大口将他吞到腹中,段赤城便赶紧打滚,将蟒蛇的五脏六腑刺穿,最终和蟒蛇同归于尽,当地的人民为了纪念他,便建立了这座蛇骨塔,还在附近修了一座衣冠冢。直到今天,不少村庄依然信奉段赤城,为他立庙,祭拜他,将他奉为守护神,即将段赤城奉为本主。蛇骨塔或者叫佛图寺塔,既是震慑,又是纪念。

在磻溪,我必须还要说一下他们的本主庙,本主是一个村的核心,其实我之前所说的院中有大石盆的隔岸寺,在“核心”本主庙之侧后,而分水石则立在本主庙之右前方,还有一棵生长千年的大榕树则立在本主庙正前方,正前方百米外即是杨慎书“百二平分”的照壁,然后是学堂,大概再出去一两百米,即是清末的水阁凉亭和珠联阁,以及穿过亭阁之间的“S弯”——这所有的磻溪村的名胜古迹, 都是围着一个核心展开的,这个核心就是本主庙。可见本主是一个村里核心的核心,也就是说,除了金翅鸟、细腰观音的守护,还有“众神”在守护。在大理的几千个村落中供奉着一千余个神灵,白族人称其为“本主”,是当地白族村民的守护神。

极具浪漫、包容情怀的白族人,就连在选择信仰上也显得开放多元。我们从白族人信奉的本主繁杂的对象,即可知一二,如信奉对象可以是传说中的神,如山神、龙王;也可以是英雄豪杰或帝王将相,如段赤城、细奴逻、杜朝选、忽必烈;甚至可以是各种物件,如石头、树疙瘩。不论能力高低、不问出身贵贱,只要甘于为民,为百姓尽职尽责,都有可能成为本主,受村民供奉。

磻溪的本主是大黑天神,大黑天神在苍洱大地上名气极大,有不少村落都把他当成本主。大黑天神与他所执行的一次任务有关:玉皇大帝偏听耳目神的谎报,说大理人懒惰乖戾,于是派大黑天神到人间散布瘟疫,想将他们全部除掉。大黑天神来到苍洱之间后看到的却是另一幅景象:人们辛勤耕织,善良淳朴,和睦友爱,大黑天神不忍对他们加以毒害,但又无法返回天宫复命,于是便把满瓶瘟丹吞下,他的脸和全身都变黑了,因瘟毒发作而死。人民感其舍身救世之恩,遂将他信为本主。

走进磻溪的本主庙,略显昏暗的高台上,大黑天神为单首六臂,额间开天眼,高发髻,髻根额顶束两层髑髅;两眉上翘,竖目圆睁,两金刚牙上出,面目狰狞。六臂均缠有蛇和髑髅。六臂各持法器:三叉戟、剑、弱索、层鼓、血杯、念珠。

白族著名诗人晓雪以《大黑天神》写过长诗,我觉得的确可以大书特书,这么一个无比狰狞的神,却有一颗无比柔善的心,这是莎士比亚也造不出的超越艺术边界的形象,这种形象只能神界有,他们造出了一个迥异于人间形象的、真正的神像!而且,这样的神像是可以永远信赖的,因为他至纯至善的心可以与天地同在!

比希腊神话更有意思的就是大理本主传说,这些本主极具个性特征!

有一位叫东山老爷的本主。东山老爷原名韩诚,是明洪武年间跟随沐英大军征云南的,战事结束后,奉命在大理鹤庆屯田。民间传说,东山老爷生性风流,成为本主也本性不改,经常和邻村的本主——白姐幽会。有一天,幽会到天亮,鸡都叫了,才慌慌张张地跑出白姐的村子回到自家案台,结果到了自己的庙里座位上,却发现误穿了一只白姐的绣花鞋,而此时要换已经来不及了。东山老爷只好就这样端坐于神台,迎接村民们的参拜——所以直到现在,东山老爷本主庙里的塑像,一只脚穿着男人的官靴,另一只脚却穿着女人的绣花鞋。

值得一提的是,在苍山的斜阳峰中麓,有一座著名的本主庙叫将军洞,香火很旺,可这里供奉的却是南诏的手下败将李宓。天宝年间,唐朝大将李宓奉旨征服南诏,率10万大军攻打大理,却因战败自沉西洱河而死。李宓虽给大理带来的是一场可怕的战争,可是大理人偏偏把他供在了庙里,世代供奉香火,这可能也是他生前所不曾想到的。

大理本主,是可食人间烟火的神。既能庇佑人民,也有七情六欲,和凡人一样谈情说爱、娶妻生子。就如当地人说的一样:“本主就是有人间烟火的神。”

苍洱地区逾千的本主们,和细腰观音、金翅鸟一起护佑着生长于这块土地上的百姓,维系着本地的风调雨顺、丰衣足食,让这块人间天堂增添了神秘色彩。

在磻溪本主庙正前方,立着一棵滴翠披绿的大榕树,这棵大榕树,在大理坝子远近闻名,树龄至少有800多年,有人说有上千年,树分18个枝杈,每个枝杈一人合抱不过来,非常粗壮,延伸几十丈。树冠高巍雄伟,撑出大半个天空,成千上万只老鹰、白鹭、喜鹊常年在上面繁殖栖息,每当傍晚和天亮时分,群鸟成群结队汇集于此,各种鸣叫声汇合成美妙动听的大合唱,又仿佛一场场盛大的音乐会。这棵大榕树太过瞩目,甚至成为大理驻军的地标物。

树大招风,树老心空。千百年来这棵大青树主干中间出现了空洞,主干里的空洞面积巨大,里面可容纳一张八仙桌,这又成为村中一景,不少小朋友喜欢在里面捉迷藏。20世纪80年末90年代初(大约在1989年至1992年),每枝树丫也逐渐枯萎,这棵有着千年历史的风水宝树渐渐地老去,更为神奇的是,老树死去不久,在原有的树干底下又发出了新苗,令人震惊的是,这棵新长出的树苗愈长愈绿,愈长愈高,愈长愈大。近30年后一棵新的大榕树又展现在我们面前。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情,走上前去,抚摸这棵老而不死,死而复生,一生倔强,生生不息的枝繁叶茂的大树!

老树发新芽,老树吐新枝,这哪里说的只是树,这其实说的就是整个磻溪村。磻溪村的隔岸寺、大石盆、分水石、水阁凉亭、珠联阁、本主庙,这难道不是一棵古老的大树吗?这棵古老的大树吐出了网红打卡地“S”弯、吐出了《人民日报》头版的巨照、吐出了最高六万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吐出了更加翠绿的苍山和更清澈的洱海、吐出了百姓更加富足的日子……的新芽、新枝,这些新芽、新枝如同磻溪的榕树一样,必将长成撑天大树!

老树发新芽,老树吐新枝,这哪里说的只是树,这哪里说的只是磻溪村。难道你不更远一点想到:苍山、洱海、大理石、金梭岛、崇圣寺、三塔、金翅鸟、细腰观音、大黑天神、三月街、本主庙,这难道不是一棵更古老、更硕大的树吗?这棵更古老、更硕大的树吐出了古生村的乡愁、吐出了洱海生态廊道、吐出了更绿的苍山和更清的洱海、吐出了16054人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吐出了苍洱大地的百姓从没有过的富足与安乐……这些说不尽的新芽、新枝如同磻溪的榕树一样,必将一天天长大,必将长成撑天巨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