磻溪是一个地灵、人杰、古迹众多的古村落。南磻溪有财神庙、风景秀丽的水阁凉亭、平分百二的大照壁,北磻溪有关圣殿、雄伟壮观的珠联阁、千年足迹的永济桥。此外,还有50后、60后人们记忆中无法淡忘的北磻岭岗路旁的明朝首辅张居正传奇的“花园遗址”。古巷、古道纵横交错、一些古井,古建筑尚有保存,都记载和印证了历史的沧桑,闪耀着文明的光芒。5个自然村,村村都建有“文昌宫”。文昌即文昌星,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常言道:“北有孔子、南有文昌。”文昌宫供奉的文昌帝君是中国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其随从的贴身亲信天聋、地哑,一个掌管文人录运簿册,一个手持文昌打印。“知者不能言、言者不能知、天机弗泄也。”

从古至今,磻溪是一个文教昌明的村落,崇文尚武、尊师重教,尽忠尽孝,经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厚植,这里故事连连、人才济济。珠联阁曾是中国共产党滇桂黔边区纵队七支队革命活动的地方,是当时革命的重要联络点。磻溪完小是继大理古城、喜洲后乡村之首的学堂。白子将军周保中曾在1909至1912年在大理城内“节孝祠”读初小,1913年他考入县立磻溪完小读高等小学,毕业后考入省立二中(现大理一中)读初中。

据《大理县志稿·人物部》有关记载,杜朝选,男,白族,南磻下登人,嘉庆丁卯(1807年)武举。天资聪慧、急公好义,有孝行。“凡村中桥梁道路皆其所创,原南磻下登文昌宫(中乡高等小学校堂舍)他出资所建”,著有《莲花峰小鸡足二十四景诗》。

据赵甲南著《龙湖丛稿》一书中《张荩臣公墓表》文译编,张忠,咸丰辛亥年(1851年)出生,男,白族,北磻人。七岁习四子书能成诵,张忠中甲午恩科第二甲进士。曾任刑部主事改广西泗城知府、广西省会警察北局总稽查兼临桂县电报员,后任镇边县、大姚县知县。辛亥革命后当选云南省第一届议会议员,出席南京联合会国大代表,任出席代表临时主席。告老还乡后,与校友赵绍同、李芝、杨文佐等人创办了太和县公立第二高等小学堂,聘任为大理西云书院山长(校长)。参加大理县志稿纂修。在故里将分散的私塾聚集于南磻下登文昌宫内,创办了一年制的蒙养学堂。

据南磻上登村年长者口述,曾在清朝光绪年间初期,南磻上登有杨有义一文官,杨全业、杨高梧两武将。

据北磻村年长者口述:赵琴,生于1894年,男,白族,北磻人。毕业于黄埔军校,在校就读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到革命运动之中。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后,大肆屠杀共产党人,赵琴也列入“清共案件”人员名单之中,在刑场上被执行枪决时,有幸被共产党组织营救免遭杀害,后几经周折回老家磻溪养伤,1931年病逝。

杨少奇,生于1921年,男,白族,北磻人。大理县中学毕业后,加入甘肃省兰州市(金城)航空兵,经过几年的勤学苦练,成为一名国家级优秀飞行员,在抗日战争时期,出色完成空中战斗任务,多次荣获战功,于20世纪90年代病逝。

张文星,生于1929年,男,白族,北磻人。曾在1949年1月在读大理喜洲私立五台中学期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青年同盟,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被上级组织派遣到滇西北反蒋自卫队,10月该自卫队改为中国共产党滇桂黔边区纵队七支队三十一团七连,后于1949年12月进入保山,次年1月转地方,一直在保山公检法系统工作,离休后回原籍休养。

杨克勤,生于1929年,男,白族,北磻人。194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青年同盟,1950年1月,参加滇西农村工作服务团,任第三大队副大队长,1952年5月,选派到云南省教育厅昆明教师进修学院举办的中学数学教师培训班进修,1953年7月分配到云龙县初级中学任教,后任教导主任,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调大理第二中学任教导主任,1977年被评为大理州先进教育工作者,担任大理二中副校长,1986年8月因病提前离休。

赵忠,生于1934年,男,白族,北磻人。1952年大理县中毕业后被中山大学化学系录取。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报到后参加核工业部组织的培训班深造,学习原子能科学技术及俄语。1957年5月调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工作,主要从事抗军用毒剂及防原医学研究,并参与多项军用毒剂复方的研究,成功制成一些对抗辐射损伤的药物。1976年荣获国家科委颁发的“战时特种武器伤害的医学防护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83年调至海军总医院工作,先后完成10余项研究课题,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至五等奖各一项。1986年,晋升为副研究员,1994年退休定为技术五级,享受正师级待遇。

杨竞珍,生于1940年,男,白族,北磻人。1959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团正处长,42师战勤科长,国防大学学员班长,14集团军副师级农场场长。当年参加西藏平叛14次,他所在的团荣立一等功,其本人获“西藏平叛战斗积极分子称号”。1965年参加“援越抗美战斗”,出色完成作战任务,获第14军通报嘉奖;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战,负责后勤指挥,创造了山岳热带雨林地带歼灭战的后勤保障典范,当年出席北京国庆观礼,受到邓小平同志的接见。1980年任第14军卧龙谷农场场长时被评为全军先进农场,代表成都军区在全军后勤工作会上做经验介绍。1988年9月1日,被中央军委授予上校军衔。1994年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