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灵栖居的净土——从大理磻溪村说起
文 杨友泉
妙香国,梵语为干陀罗,传闻此国有许多得道圣贤住持此地,所以遍地充满香味,不为他国所侵害,是为佛国。在明清之际,藏匿许久的妙香国的具体地点被点出来,就在云南大理的洱海地区。虽然妙香国的传说可能有虚幻夸大的一面,但是在洱海地区,的确流传着许多传说。传说是记忆社会的一种方式,洱海地区的传说,更像是对王权统治的一种铭记。
也就是说,妙香国,在佛经里有,在现世里无,找来找去,最终确定,在云南大理,在苍洱之间!
除了直插云霄的苍山把天地连为一个整体,始终能聆听上苍最本真的天意,还有风光旖旎的洱海迷人而烂漫,用一草一木描摹出天下难有的天籁般的仙景——这是自然方面;社会方面则是大理长期稳定几无战乱,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中原历史上朝代更迭,战乱频仍时,南诏国地处偏远,却仍能安养生息,中原地区强有力的封建王朝并没有对它的存在带来足够的冲击。历经唐宋,它从一个独立的王国变为中央王权的一部分,即使在这个过程中,中原军队的铁蹄并没有踏入大理,南诏国也没有任何血与泪的洗礼。这就为大理提供了一个信奉佛教的绝佳环境,佛文化盛行的佛国存在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于是出现了一种普遍的现象,元·郭松年《大理行记》记载:“此邦之人,西去天竺为近,其俗多尚浮屠法,家无贫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壮,手不释数珠,一岁之间,斋戒几半。”直至段氏王朝归顺,原来以佛教为核心的社会文化才被儒家文化所代替。
踏上磻溪这块土地前,我即有此感受。但仍很泛泛,踏上磻溪这块土地后,这哪里是一块日常的土地,它被一层又一层神秘的面纱包裹着。每一处都让我有所触动,直至兴趣盎然,我愈发感受到妙香佛国的无处不在,它就零落在苍洱大地极不起眼的一个村落间,或者几间房子里,一径断石旁。我突然茅塞顿开:大理的神话传说太多,大理的庙宇巷陌太多,大理化石般的民俗活动太多。这些太多的古老神话传说,太多的古老庙宇巷陌,以及太多的化石般的民俗活动,难道不是“妙香佛国”存在的证据?这些存在,难道不是“妙香佛国”的根根脉脉乃至毛细血管?在我踏上磻溪这块土地时,“妙香佛国”开始在我肌体内一点点复活,对我产生着一波又一波强有力的撞击,让我有了一种佐证这块净土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