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磻溪体悟『平衡』的艺术

去磻溪体悟『平衡』的艺术

文 李丹

生活在大理或许是前世修来的幸运。这里山水相依、阴阳谐和,既是文献名邦也是武侠梦境。这里的生活一半烟火一半诗意,既可尽品繁华,又可闲观日长。如此气象、如此韵景,寻遍地球也不多,正如银河系再也找不到像地球一样适合人类居住的。这绝妙无比的生活艺术和哲学,在磻溪尤为显明。

行走于苍洱大花园的正中点——磻溪,你能轻易触摸到宇宙的平衡规律、人世的圆通智慧还有大自然的无限启示,这些无计划的福至心灵,让你找到生命的价值,一生轻松飞舞。

大自然就是这样巧妙的安排,从磻溪到喜洲古镇10公里,磻溪到大理古城也是10公里;磻溪到上关25公里,磻溪到下关也是25公里。“百二平分”的磻溪,让我跳起了一支灵性的“平衡”之舞,多么欢乐又轻盈。

我感受到热闹与孤独的平衡。哲人说“在人群中沉睡,在自然中苏醒”。“向外看的人,做着梦;向内看的人,醒着。”在磻溪,于人群中也能苏醒,向外看也可醒着。这里有洱海最为宽阔的视野,有自然古朴与时尚潮流的美丽碰撞。

向内看时,融入海天一色的蓝,潜入无边的深度寂静,世界除了你和你的信仰,别无所有。向外走时,所有遇见都是精确的久别重逢,所思所悟、每个当下就是最珍贵,也是最好的。

我找到了孩子与成人的平衡。古老院落里传来孩子们的打闹声,那也是大人们的童年。斑驳的土墙、长满果实的梨树把我们带回故乡。炙热的太阳洒在每个人脸上,我们都发着光。分不清自己是孩子还是成年,忘却了年龄地位、忘却了角色负担,此刻只有自己。静静聆听自己、尽情拥抱自己——那个天真无瑕的光之子。

小时候快乐很简单,长大后简单就快乐。孩子们在海边疯跑,用石子敲醒海底的鱼群和飞鸟。磻溪的简单生活,在云霞变化的色彩里,在烟火升腾的弥漫中,在一蔬一食的劳动中,也在朋友相聚的空白里。

被繁杂的工作或交往束缚的身心来说,这样的生活状态无疑是灵丹妙药,可以恢复身心本该有的柔软平和。不管是骑行网红S弯,还是从古井古桥经过,抬头凝望珠联阁也好,与水阁凉亭一块小憩也罢,你都会重新回到自己。你会发现自己与海风混为一体、与这白族传统村落混为一体。谁说这样的生活不是一件艺术品?而每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是艺术家,不论男女老少。

在恒常安稳中复归纯真,在波动变换中撑起笃定,如此便找到了孩童与成熟的平衡。

我看到了过去与未来的平衡。磻溪,溪水潺潺,锦溪和芒涌溪绕村披舍,苍山上流淌下来的积雪,冰释了过往,也消融了对未来的焦虑。这汩汩的水声漂来偈语:昨日种种已随昨日去,明日种种待明日来,当下即是最美的礼物。顺流而下,妄念清空,喜悦光明的心境成了永恒。昂首远眺,牵着湛蓝天幕中的一朵白云,从一幢白色民居穿梭到另一条古巷。苍翠如塔的大青树,将我们指引到古老的本主庙,庙宇里供奉着舍身救民的大黑天神。虔诚瞻仰,那塑像传来一种无形的力量欲将凡人身上的恶习和我执斩断。时间在此刻停驻,时间又在此刻飞逝,累生累世的因果业力渐渐剥离。身边的老人说起了附近的隔岸寺、大石盆还有分水奇石的故事,把我拉回现实。

寻着昔日的足迹一路游走,遇到身着白族盛装的姑妈,如此巧合,想她就遇见了她。多年前她加入了村里的莲池会,如今已是经母。小时候跟着姑妈去文昌宫诵经祈福的场景历历在目。木鱼声声,传来一月到十二月的农渔稼穑及祷告祝词,莲花朵朵,惠泽万家……

磻溪,一个让人回归自己,又让人在世间扮演好不同自己的神奇地方。这,会不会是未来地球上天堂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