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
那些高地人发现现代市场经济的第一个特点应该是大多数东西要用钱来交易(见图20),而非以物易物。在传统社会,钱本身没有任何价值,不像珠宝或锡亚西人交易的木碗是美丽的奢侈品,也不能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钱只有一个用途,就是用来消费,以换得其他东西。此外,不像锡亚西人的木碗,凡手艺精巧的村民都可以雕刻,钱无法任意制造,只能由政府发行。发达国家的人即使有印钞机和卓越的印钞技术也不能自行印刷钞票,否则会因触犯法律而被判刑、入狱。
传统交易通常采用以物易物的方式。有一个人想要另一个人的东西,就拿出一样东西面对面交易,不涉及金钱和第三方。然而,有些传统社会也会利用具有象征价值的物品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这种行为已接近现代社会的居民用钱购买商品。例如新不列颠岛的卡乌龙族会用金唇贝来交换物品,密克罗尼西亚雅浦岛的人则用扁平如碟的石头,新几内亚高地人用的是子安贝(cowrie shell),勇士号海峡群岛上的居民则用雕刻的木碗——如某个岛上的居民要娶新娘,给予新娘的家人下列物品:若干贝壳、若干个木碗以及其他东西。然而,即使是有象征价值的贝壳、石头或木碗,他们也只会用来交换某些东西,而不会用来交换甘薯,以免得不偿失。传统社会也会把上述有象征价值的东西当作奢侈品,向人炫耀。反之,美国人总是把百元大钞藏在钱包里,需要购物的时候再拿出来,所谓“财不露白”,他们不会把一沓钞票串起来,像项链般挂在脖子上展示。
现代市场经济的第二个特点也许会让很多传统社会的人惊讶,即交易是为了获取卖方的东西,买方付款之后即完成交易,交易从来就不是互相赠予。通常买方在取得物品时就必须付款,至少也得同意分期付款。例如购买新车,卖方同意买方分期付款,买方就有付款的责任,不能不付款,日后再拿礼物报答。现代社会的人无法想象汽车销售人员会赠送顾客一辆新车,期待顾客将来再以礼物回报。然而,很多传统社会的确采用这种礼尚往来的交易模式。
现代市场经济的第三个特点是买方和一个专业的第三方(也就是销售员),在特定的地方(商店)而非买方或卖方的住宅附近进行交易。当然,现代交易方式可能是买方与卖方直接接触,譬如卖方在自家房子外高挂“出售”的牌子,或在报纸分类广告、拍卖网站张贴出售的信息,买方看到之后径自接洽。这是比较简单的交易模式。对于最复杂的模式,如政府与政府间的石油或军火交易,双方必须各派代表进行洽谈,签订交易合约。
虽然现代社会市场交易有各种形式,但卖方通常不认识买方,双方的关系也仅限于当次交易,双方只在意是否银货两讫,很少建立持续的关系。即使买卖双方交易次数很多,如某个顾客每周都会去农贸市场从某个小贩处购买果蔬,交易本身还是最重要的,友好的关系则是其次。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现实。我们或许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但对传统小型社会的居民来说则不然。传统小型社会买卖双方的关系是持续的,交易的东西不重要,重要的是借由交易建立友好的关系。
现代市场经济的第四个特点与前一个特点有关:大多数市场是经常或定期开放的。例如商店每天营业,只有周日休息,还有卖方每周固定一天(如每周三早上)出来摆摊的集市。相比之下,大多数传统小型社会的交易次数很少且不固定,如一年或好几年才有一次。
现代市场经济的第五个特点则和传统小型社会的交易颇为相似,也就是从生活必需品到没什么实际用途的奢侈品都可以进行交易。一端的生活必需品是生存的重要物资,例如食物、保暖衣物、工具和机器;另一端的非生活必需品则包括奢侈品和装饰品,如电视机或珠宝,或用于娱乐,或用于彰显地位。在这两端之间的物品也是相当有用的,虽是同类物品,功用相同,但有的很便宜,有的则比较昂贵。例如,一个约10美元的合成皮女包和价值2000美元的真皮古驰女包一样可用来装东西,但后者可以彰显持有者的身份,前者则不能。因此,我们不能说奢侈品是完全没有用的东西,持有者可能因此获得巨大的利益,如做生意的机会或可以钓到金龟婿或富家女。我们也可从考古学的记录得知在人类文明之初,人类交易的物品同样包含奢侈品与生活必需品。例如,几万年前克罗马农人交易的东西包括黑曜石做的矛形刀尖、贝壳、装饰用的琥珀,以及用透明石英精心磨制而成的刀尖。黑曜石做的刀尖是打猎用的,透明石英磨制的刀尖因为很容易毁损,恐怕不会用于打猎,就像我们不会用昂贵的古驰包来装在市场买的海鲜。
现代市场经济的第六个特点就是我们购物是基于自己的需要,不是要与卖方建立关系,而且我们购买的东西通常无法自己生产或制造,必须依赖卖方。例如,一般消费者阶层除了农民,很少有人会种果树,想吃苹果则必须向种苹果的农民或商店购买。种苹果的农民如果生病,就必须找医生看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服务就必须去找律师。种苹果的农民之间不会互相买卖苹果以建立友谊。在传统小型社会,由于某些物品只在某个地区生产,也会出现这种互通有无的现象。但是小型社会的人为了维系良好的关系,也常用双方都能生产的东西来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