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率

死亡率

传统部落战争的死亡率有多高?是否可与现代国家战争的死亡率相提并论?

军事历史学家会搜集、统计每场现代战争的伤亡资料,如德国在二战中的伤亡人数。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计算一个国家,如20世纪的德国在一个世纪中由战争造成的死亡率。至于现存传统社会的战争死亡率,目前已有数十项研究对其进行了估算。人类学家劳伦斯·基利、塞缪尔·鲍尔斯、史蒂文·平克、理查德·兰厄姆、迈克尔·威尔逊和马丁·马勒曾针对23~32个传统社会进行研究,发现各社会间的差异颇大。其中,与战争相关的死亡率平均每年可达1%(即以100人组成的社会而言,平均每年有一人死于战争),达尼族、苏丹丁卡族和北美两个印第安社会更高,而安达曼岛人、马来西亚塞芒族则很低,约在0.02%以下。这样的差异主要和这些部族的生计方式有关。根据兰厄姆、威尔逊和马勒的分析,务农的社会若发生战争,死亡率几乎是狩猎-采集社会的4倍。另一个衡量战争冲击性的方式是计算总死亡率与战争死亡率的比例,如厄瓜多尔沃拉尼(Waorani)印第安人因战争造成的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56%,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6个传统部落则只有3%~7%。

为了研究传统小型社会与战争相关的死亡率,基利选取了国家的10项数值来做比较。以瑞典为例,它在20世纪没参与过任何战争,因此与战争相关的死亡率为0,其他9项数值则凸显出现代战争的可怕。以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包括战争与和平时期)而论,在现代战争中死亡人数最多的莫过于20世纪的德国与俄国,死亡率分别为每年0.16%和0.15%(即每1万人中,每年分别有16人和15人死于战争)。这就是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灾祸。相比之下,法国在19世纪由战争(包括拿破仑战争和拿破仑大军从俄国大撤退)造成的死亡率则比较低,只有0.07%。至于20世纪的日本,美军原子弹轰炸广岛和长崎造成的死亡人数,加上日本其他大城市因遭到传统炮弹的轰炸而死亡的人数,二战中在海外死于枪击、饥荒、自杀与溺水的几万日军,还有日军在20世纪30年代侵略中国、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的死亡人数,总计战争造成的死亡率每年只有0.03%,仍比德国和俄国低。从长期来看,国家战争造成的死亡率最高为每年0.25%(包含阿兹特克帝国亡于侵略者西班牙之手)。

我们现在再来比较战争在传统小型社会及人口庞大的国家造成的死亡率。(同样是在一长段时间内,包括战争与和平时期,估算战争平均每年造成的死亡率)。我们可以发现,在20世纪的现代国家中,战争造成的死亡率最高者(即德国与俄国)只有传统小型社会平均值的1/3,达尼族的1/6。以战争造成的死亡率而言,现代国家的平均值大约只有传统社会的1/10。

读者或许会和我最初一样,对这样的数值惊异不已。现代国家的壕沟战以及机枪、汽油弹、原子弹、炮弹、鱼雷等武器造成的平均死亡人数,竟然远远比不上传统小型社会用矛、弓箭或棍棒互相攻击。如果我们仔细比较传统社会和现代国家战争的差异,就会恍然大悟。首先,现代国家的战争都是断断续续的,并非时时刻刻在交战,而传统部落则经年累月都在作战。以20世纪的德国为例,交战时间只有10年(1914—1918年以及1939—1945年),剩下的90年则无人死于战争。反之,达尼族每年、每月都有战争。其次,除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大规模征兵,国家战争造成的伤亡主要是18~40岁的男性,而且多为专业军人。除了二战的空军大轰炸,普通民众不会因战争而直接面临生命危险。反之,传统社会如发生战事,男女老少无人可以幸免。再次,国家战争的士兵如投降或被敌军捕获通常可以保住一命,而在传统部落战争中落入敌方之手的士兵,则无活命的可能。最后,传统战争常出现大屠杀,被围捕的一方可能全部惨遭杀害,如达尼族在20世纪30年代末、1952年、1962年6月和9月及1966年6月4日发生的大屠杀事件。现代国家的战胜国通常会让战俘活命,有的战俘会被遣送回国,有的则被迫当劳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