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与顺从
宗教还有四种功能,即标准化的组织、使人民顺从、制定对待陌生人的行为规范,以及为战争辩护,接下来我将逐一讨论。小型社会的宗教并无这四种功能,在酋邦和国家兴起之后,这些功能变得显著,但到了现代世俗国家,这些功能又式微了。现代宗教的一个特点就是标准化的组织。大多数现代宗教都有全职的神职人员,如神父、牧师、拉比和伊玛目。他们从宗教组织领取薪酬或生活必需品。现代宗教也有特别的聚会场所,如教堂、寺庙、犹太会堂和清真寺。不管哪一个宗派,其教会都有标准的圣书(如《圣经》《托拉》和《古兰经》)、仪式、艺术、音乐、建筑与服饰。一个生于洛杉矶的天主教徒即使到了纽约,也能在当地的天主教堂参加星期日弥撒,和他在洛杉矶去天主教堂没什么两样。反之,小型社会的宗教没有这些统一的特色(如仪式、艺术、音乐和服饰),也没有全职的神职人员、教会或圣书。尽管小型社会可能有自己的巫师,有些巫师会收取费用或礼物,但他们并非全职,也必须像游群或部落的每个成人一样,以狩猎、采集或种植作物为生。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来看,上述宗教的组织特色是为了因应人类社会的转变。原始人类社会变得富裕、人口增多,也倾向中央集权。游群和部落太小,无法生产余粮供养全职的神职人员、税吏、陶工、巫师等,人人靠着打猎、采集或耕种喂养自己,自给自足。只有在社会规模较大、生产力较高、能生产余粮的情况下,才能供养酋长等领导人或工艺专家。
对那些不事生产的人,社会成员怎么愿意把粮食分给他们?且让我们考虑下面这三个不言而喻的事实:人口稠密的大社会更易击败小社会;如果一个社会只有20个人,就可围着营火讨论,达成共识,要是社会人口多达2000万,那就不可能了,此时社会需要全职的领导人和官员;全职的领导人和官员必须仰赖人民的供养。因此,酋长或国王得以光明正大地要社会其他阶级把食物交出来,供养他们。其实,现代民主国家也是如此。每一次选举,选民总会提出这样的疑问:目前这一任自当选以来领了那么多薪水,到底做了些什么?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每一个酋邦和早期的国家,从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到夏威夷岛上的波利尼西亚和印加帝国,都利用宗教提出这么一套说法:酋长或领导人就是天神的亲戚或化身,可代替神明与人民沟通,满足人民的需要,例如在遭遇旱灾时降下甘霖或保证人民可以丰收。酋长或国王也可以组织农民,使其投身公共建设,如建造马路、灌溉系统和仓库,使人人都能得到好处。反之,农民则必须供养领导人、祭司和税吏。领导人也会在特定的寺庙举行特定的宗教仪式,将宗教教义灌输给人民,让人民服从。由人民供养的军队也必须服从酋长或国王。首领领导军队攻占邻近土地,如此开疆拓土也有利于人民。此外,军队能带给首领两大好处:首先,有野心的年轻贵族加入抵御邻国的行列,就没有心力推翻首领;其次,如人民叛变,就可派兵镇压。随着神权主义国家逐渐演变成帝国,如古巴比伦或古罗马,并拥有更多的食物资源和劳动力,宗教的建筑装饰也变得复杂、艳丽。这就是为何马克思说,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见表9-1),也是阶级压迫的工具。
当然在近代犹太教和基督教盛行的世界,这样的趋势已有反转的倾向,宗教不再是为国家利用的工具。政治人物和上层阶级已改用其他手段来说服人民。但在一些国家仍看得到政教融合,如伊斯兰国家、以色列、日本和意大利,就连美国也在钞票上印着“我们信奉上帝”,每次国会开会必由牧师带领祈祷宣誓,而且每一任总统(不管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在演讲结尾总会加上一句:“上帝保佑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