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罚

体罚

有人认为孩子一哭闹便立刻安抚会宠坏孩子,同样,也有人认为避免处罚孩子则会让孩子养成骄纵的个性。大抵而言,人类社会对孩子的管教与处罚态度各有不同。相邻社会的同一代人可能不同,即使是同一个社会,每一代人的做法或许也有差异。以美国为例,我父母那一代经常打小孩,现代美国父母则较少打小孩。19世纪的普鲁士王国首相俾斯麦说,即使是同一个家庭,一代人不打孩子,下一代人则很可能会打孩子。我的很多美国朋友也有这样的经验:小时候常挨打的发誓说他们当了父母之后绝不会用这种野蛮的方式处罚小孩,至于那些小时候没被打过的则认为必要的体罚是有益的,胜过内疚控制及其他行为控制或把孩子宠坏。

至于邻近社会的差异,让我们看看今天的欧洲。瑞典禁止对孩子体罚:若瑞典父母打孩子,则可能被处以虐待儿童的刑罚。我有不少受过民主自由教育的德国和英国朋友则认为,孩子有必要接受体罚,打孩子要比完全不打更好。我还有一些朋友是美国福音派基督徒,他们也有同样的观念。拥护体罚的一派喜欢引用17世纪英国诗人塞缪尔·巴特勒的名言:“孩子不打不成器。”公元前4世纪的雅典剧作家米南德说:“没被鞭打过的人就学不到东西。”这句话也常为人称道。现代非洲的阿卡俾格米族未曾打过孩子,甚至不会骂孩子,看到邻近的恩甘杜(Ngandu)农民打骂孩子,则斥之为恐怖的虐童行径。

除了现代欧洲和非洲,其他年代的其他地区对体罚儿童的态度也各有不同。古希腊的雅典儿童即使到处乱跑,父母也不会制止,至于同一时代的斯巴达人,不只父母对孩子管教严厉,任何人都可教训别人的小孩。在新几内亚的一些部落,就算小孩玩锋利的刀,大人也不会处罚他们。然而,我在另一个村落[加斯滕(Gasten)]看到另一个极端。那个小村子有十几户人家,他们都住草屋,草屋的中央则是一片空地,因此不管每户人家发生什么事,全村的人都看在眼里。有一天早上,我听到愤怒的嘶吼声,于是往外探头看。一个母亲被8岁的女儿惹火,对她破口大骂,还打了她。女孩一边哭泣,一边抬起手遮住自己的脸,以抵挡母亲的拳头。所有的大人都袖手旁观,无人干涉。结果,那个母亲的怒火烧得更旺,走到空地边缘,弯腰捡起一样东西,然后走到女孩身旁,用那东西猛刮她的脸,女孩哀号得更大声了。我后来才知道那东西是会刺人的荨麻叶。我不知道女孩做了什么事,她的母亲才会气到要处罚她。只是看来,那位母亲这么做,全村的人都觉得没什么不妥。

有些社会会体罚孩子,有些则不会,我们要如何解释这种现象?显然,这样的差异和文化有关,而和维持生活的经济方式无关。例如,瑞典、德国与英国都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工业化社会,同属日耳曼语族,但德国人和英国人会打孩子,瑞典人则不打孩子。新几内亚的加斯滕村和收养埃努的部落都以种菜和养猪为生,但加斯滕村的人会用严厉的方式处罚孩子,而收养埃努的部落则连轻微的处罚都很少见。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一些明显的趋势:大多数的狩猎-采集社会很少体罚小孩,农业社会会适度地处罚孩子,而畜牧社会对孩子的处罚最为严厉。有人解释说,那是因为狩猎-采集者没有什么宝贵的财物,小孩即使不乖,也只有自己会受到伤害,对其他人毫无影响。但很多农民(特别是牧民)都拥有宝贵的牲畜,他们会在孩子做错事时施以严格的惩罚,以免给全家人带来重大损失,例如如果孩子忘了把牧场的栅门关好,珍贵的牛羊就会跑掉。再者,狩猎-采集社会人人平等,定居的社会(如大多数的农民和牧民)则有权力、性别、年龄之分,晚辈必须顺从、尊重长辈,因此他们更常会处罚小孩。

皮拉亚印第安人、安达曼岛人、阿卡俾格米族和昆族这些狩猎-采集者几乎不会体罚孩子。埃弗里特曾描述他和皮拉亚印第安人共同生活的经历,下面就是他讲述的故事。他在19岁那年就做了父亲。由于他来自管教严格的基督教家庭,自己的孩子不乖,他也会惩罚。有一天,他的女儿香农(Shannon)做了坏事,他认为他该好好教训这孩子。他拿起一根细树枝,要她进房间接受惩罚。香农开始大叫,说她不要被打。皮拉亚印第安人听到这对父女吵架的声音,跑来探看究竟,埃弗里特不敢说他要打小孩,于是他便对女儿说,皮拉亚印第安人在这里,他不能打她,要她先去飞机跑道尽头,5分钟后他再去那里处罚她。于是香农开始走向跑道,皮拉亚印第安人问她要去哪里,香农就说:“我爸要我去跑道。他要在那里打我!”接着,一大群皮拉亚印第安人跟在埃弗里特后面,看他是否会做出如此野蛮的行为。最后,埃弗里特只好放弃。皮拉亚印第安人即使跟自己的小孩说话也是用尊敬的语气,很少管教他们,更别提打骂了。

其他狩猎-采集者很多也持同样的态度。如果阿卡俾格米人打小孩,配偶就可诉请离婚。昆族则解释说,小孩还小,不懂事,无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不该惩罚他们。其实,昆族和阿卡俾格米族小孩都可以打父母耳光或是辱骂他们。西里奥诺印第安人的小孩如果吃泥巴或吃不该吃的动物,大人也只会把孩子抱起来,绝不会打他们。小孩发脾气时则可以对父母拳打脚踢。

以农业社会而论,对小孩处罚最严厉的是牧民,因为孩子如果不好好看管牲畜,将会为全家带来重大损失。有些农业社会对孩子的管教则没那么严格,孩子在长大成人之前不必承担什么责任,也不会造成什么损失。例如住在新几内亚附近的特罗布里恩群岛的岛民,他们以务农为生,唯一的牲畜是猪,他们不会处罚孩子,也不要求孩子顺从。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描述了他在特罗布里恩群岛的见闻:“我常听到那里的大人要求小孩做这个或那个,不管做什么,大人都很客气,很少用威胁的语气。他们不会用简单的命令要小孩去做一件事,也不会期待小孩自然服从……我向当地人提到,如果小孩做错事,也该被打或接受严格的处罚,但我在特罗布里恩群岛的朋友都认为这是有违常理、不道德的做法。”

我有一个朋友曾在东非跟畜牧民族生活多年。他告诉我,那里的小孩接受割礼之前,每个都像不良少年。但在接受割礼之后,就必须承担责任并守纪律,男孩开始照顾牛,女孩则必须负责照顾弟弟妹妹。西非加纳的塔伦西人(Tallensi)会严格管教小孩。例如,孩子在赶牛的时候偷懒、贪玩,就会被大人惩罚。有一个塔伦西人露出身上的疤痕给来访的英国人类学家看,解释说那是他小时候被鞭打留下的痕迹。一个塔伦西长老说:“如果你不好好管教小孩,小孩就永远不会懂事。”这样的话正如巴特勒那句名言;“不打不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