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的功能与电鳗

宗教的功能与电鳗

宗教几乎是所有人类社会都有的现象,我们却丝毫无法在动物身上观察到类似的现象。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探索宗教的起源,就像我们研究其他人类独具的艺术和口语等特质一样。600万年前,我们的猿类祖先还没有宗教,但是到了5000年前,人类社会出现最初的文字时已有宗教。在这中间的599.5万年间,宗教是如何形成的?在动物及人类祖先时代出现的宗教原型是什么?它是何时出现的?原因为何?

大约从150年前,宗教学者开始用科学的方式研究宗教,最常见的研究架构就是所谓的功能研究法。那些学者问:宗教有哪些功能?他们发现个人和社会常为宗教付出很大的代价,如禁欲独身、放弃生育、建造巨大的金字塔、宰杀有价值的家畜用于献祭,有时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和儿女的生命,以及经常长时间地不断念诵同一段文字。宗教必定有其功能与好处,才会让人愿意做出这样的牺牲。宗教能为人类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从功能取向来看宗教,宗教是为了达成某些功能、解决某些问题,例如维持社会秩序、安慰焦虑的人们以及教导人们服从。

然而,后来也有一些学者从演化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宗教。他们反对上述说法,并认为宗教并非有什么特别的目的,或是为了解决某些问题而产生的。宗教不是某个酋长有一天心血来潮想出来的点子——认为宗教是个好理由,借以说服臣民为其建造金字塔。宗教也不是某个狩猎-采集社会的人为了安慰族人设想出来的,如族人失去心爱的人,沮丧消沉,不能出去打猎,于是编造一个关于来生的故事以安慰族人,给他们新的希望。宗教也许是我们祖先某种能力的副产品。起初,没有人可以预见这种能力会带来什么,然而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这种能力还是渐渐发展出新的功能。

对我这样的演化生物学家而言,上述两种探究宗教起源的研究方法并不矛盾,反而可视为宗教发展的两个阶段。生物演化本身也可分为两阶段:第一,个体之间的变异是由基本的突变和重组而来;第二,自然选择和性选择使得有利于生存、繁殖的遗传性状得以传给下一代,即在不同的个体之间,有些变异的个体比较好,也更能解决生存问题。就功能问题(如在酷寒的气候下生存)而言,并不是动物想到自己需要更厚的毛皮就能得到,寒冷的天气也不会激发突变,使动物长出丰厚的毛皮。反之,是某种东西(以生物演化而论则是分子遗传机制)表现出另一种特征(如毛皮多寡),而某些生存情况或环境问题(如寒冷)使这些变异动物具有某种与环境相适应的能力。因此,基因突变与重组促成生物多样化,而自然选择与性选择则通过功能来进行筛选。

也有演化心理学家认为,宗教是人类大脑特征的副产品,起初并不是为了建造金字塔或安慰悲伤的亲戚生成的。对演化生物学家来说,这种假设很合理,不会让人感到意外。演化史本来就充满为了某种功能而出现的副产品与突变,经过一番发展,它们演变出不同的功能。例如,创造论者常以电鳗推翻演化论。他们指出,电鳗会产生600伏特的电压以电击猎物,因此电鳗不可能是由普通、不会发电的鳗鱼经过自然选择筛选出来的物种,因为电鳗在演化成能释放低伏特电压的阶段时,无法将猎物电晕,演化没有任何益处。其实,鳗鱼会释放600伏特的高电压是功能演变的结果,是一般鱼类侦测周围电场和发电功能的副产品。

很多鱼类的皮肤都有能感知环境电场的感觉器官。这些电场可能来自洋流、不同盐浓度的水流的混合,或动物皮肤收缩产生的电流。如果一种鱼类具有电敏感的感觉器官,它就可利用这些感觉器官实现两种功能:一种是侦测猎物,另一种是在水中通行,特别是水质混浊不清,或在夜间看不到的时候。由于海水导电性佳,猎物就很容易在电场侦测之下现形。鱼类对环境电场的侦测因为不需要特别分化出来的发电器官,也许可视为被动的电流侦测。

但有些鱼类可以更进一步产生低伏特电压,不只可以侦测另一个物体的电场,还可依自身的需要调整电场。至少有6种鱼演化出可产生电流的器官。大多数的发电器官都来自会产生电流的肌细胞膜,但有一种鱼是从神经发展出发电器官的。有关鱼类的主动电流侦测,第一个找到证据的是动物学家汉斯·利斯曼。利斯曼用食物作为奖励,训练会产生电流的鱼类区分相同形状的会导电的金属碟以及不会导电的塑料碟或玻璃碟。我在剑桥大学开展研究时,利斯曼的实验室就在附近的一栋大楼里。利斯曼的朋友告诉我一个有趣的故事:利斯曼发现在每个工作日的黄昏时,实验室有一种会产生电流的鱼总是显得特别兴奋。利斯曼最后才发现,原来实验室里的一名女技术员在回家前总会到屏风后梳理头发,那种鱼必然是侦测到她梳头发产生的电场。

能释放低伏特电压的鱼利用自己的发电器官和皮肤上的电流侦测器,增强了侦测猎物和在水中通行的能力。这种鱼也会利用彼此释放的电流实现第三个功能,也就是互相沟通。这种鱼不但可利用不同电脉冲类型获取信息,从而辨识其他鱼类的种类、性别和大小等,还可利用这种电脉冲对同种鱼类发送信息,如“这是我的地盘,你滚吧”或是“我是泰山,你是珍妮,我们来交配吧”。

鱼类也会通过释放电压实现第四种功能,也就是捕杀鲦鱼之类的小猎物。释放的电压越大,可捕杀的猎物越大,因此一条长达6英尺的电鳗甚至可释放600伏特的电压,电晕落到河中的马。(我的博士论文就是研究电鳗,因此我对这段演化史印象特别深刻。当时,我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关于电流产生的分子生物学上,第一次做实验竟直接用手去抓电鳗,果然被电个正着。)会释放高伏特电压的鱼也会利用放电实现其他两种功能:一是对攻击者放电以自我防卫;二是释放电压捕捉猎物,这和一些渔夫利用发电器捕捉鱼类的道理相同。

创造论者认为,在演化的过渡阶段释放低伏特电压的器官因为没有实际功用,对生存没有帮助,因此电鳗能释放高伏特电压不可能是经由自然选择发展出来的。他们认为,以600伏特的电压捕杀猎物并非发电器官的原始功能,而是以其他功能为主的器官发展出来的副产品。我们已知电鳗的发电器官具有6种功能,而不会释放电压的鱼类也能借由被动的电流侦测捕获猎物和在水中通行。会释放低伏特电压的鱼类能更有效率地实现上述两种活动,也能利用电流进行沟通。能释放高伏特电压的鱼类不但能电晕猎物、自我防卫,还能利用电流聚集鱼群然后将其捕获。接下来,我们会看到人类宗教的功能有7个,而非像电鳗一样只有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