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和其他照顾者
不同物种的雄性动物对下一代的照顾存在差异。鸵鸟和海马是一个极端,雌性产卵后就离开了,受精卵的孵育与保护完全由雄性负责。很多哺乳动物和一些鸟类则是另一个极端:雄性让雌性受精后即一走了之,继续追求其他雌性,由雌性独自负担生产及照顾下一代的责任。大多数的猴子和猿则处在上述两个极端之间,但偏向后者:雄性会和雌性及其后代一起生活,但只负责保护它们。
以人类来说,父亲对孩子的照顾虽然比不上鸵鸟,但已胜过猿和大多数灵长类动物。就所有已知的人类社会而言,父亲对子女的照顾与奉献还是不及母亲。尽管如此,在大多数人类社会中,父亲在供给食物、保护和教育孩子上还是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在某些社会中,如果一个孩子的生父死亡,孩子的存活率就会降低。通常,父亲更会照顾较大的孩子(特别是儿子),婴幼儿则多半由母亲照顾,像换尿布、擦屁股、擦鼻涕和帮小孩洗澡等工作通常是由母亲负责。
人类社会里的父亲对孩子的照顾主要与生计方式有关。如果一个社会的妇女一天到晚都必须为了获得食物打拼,做父亲的就得多负担照顾孩子的责任。如阿卡俾格米族通常是由父亲照顾婴幼儿(见图15),这在人类社会实属少见。或许这是因为阿卡俾格米族的母亲不只要采集植物当食物,而且得拿着网去捕捉猎物。与畜牧社会相比,狩猎-采集社会的母亲对食物供给的贡献更大,父亲也更多负担照顾孩子的责任。但在新几内亚高地和非洲的班图族中,男人的主要角色是战士,负责抵御其他男人的侵略,因此几乎都是女人在照顾孩子。新几内亚高地的男人通常会住在“男人公社”,6岁以上的男孩也住在这一公社,妻子则跟女儿和不到6岁的儿子住在另一间草屋。男人和年纪较大的儿子单独吃饭,食物则由男人的妻子或孩子的母亲准备好之后送过去。
如果父亲或母亲都不能照顾孩子,谁来做呢?在现代西方社会,父母通常是最主要的照顾者。近几十年,由于小型家庭盛行,亲戚之间往往住得很远,孩子就较少由祖父母、叔叔、阿姨或姑姑等亲戚照顾。当然,保姆、幼儿园或学校老师、哥哥姐姐也可当孩子的照顾者。然而,在传统社会,孩子多是由父母以外的人来照顾。
以狩猎-采集游群而言,婴儿刚呱呱落地,游群的其他人就开始照顾新生儿。如阿卡俾格米族和埃费俾格米族的婴儿在诞生之后,游群的人立即抱着婴儿围绕着营火,轮流亲吻他、唱歌给他听或是对他说话。根据人类学家的统计,埃费俾格米族和阿卡俾格米族这样轮流下来每人每小时都可抱到婴儿8次。狩猎-采集游群的父亲及其他照顾者,如婴儿的祖父母、姑姑、姑祖母或哥哥姐姐也会帮母亲分担照顾婴儿的责任。根据人类学家的统计,4个月大的埃费婴儿平均有14个照顾者,而阿卡婴儿则有七八个照顾者。
在很多狩猎-采集游群,上了年纪的祖父母仍和儿孙住在同一个营地,因此可帮忙照顾孙子孙女,让儿子和媳妇外出觅食,照顾的时间可能是几天,也可能长达几周。由祖母照顾的哈扎儿童比起没有祖母照顾的儿童,体重增长得比较快(见图28)。在很多传统社会,舅舅、叔叔、阿姨和姑姑等人也都是重要的照顾者。如南非奥卡万戈三角洲的班图族中,对男孩影响最大的长辈并非男孩的父亲,而是男孩的大舅。很多社会中哥哥姐姐也会帮忙照顾弟弟妹妹,像是农业社会和畜牧社会中的姐姐通常会负起照顾幼小弟弟妹妹的责任(见图29)。
在巴西与皮拉亚印第安人生活多年的作家埃弗里特说:“皮拉亚的小孩与美国小孩最大的不同是他们可以在村子里到处游荡,村子里的每一个人都会注意他们的安全。”秘鲁约拉(Yora)印第安人的孩子大都和亲友一起吃饭。我有个朋友是传教士,他儿子在新几内亚的一个小村子长大,村子里的每个人都是他的“阿姨”或“叔叔”,但他父母带他回美国就读中学之后,他非常惊讶美国社会几乎没有这样亲切的长辈,几乎人人都是陌生人。
小型社会的儿童长大了一点儿之后,常去亲友家住一段时间。我在新几内亚研究鸟类的时候,曾雇用当地人当挑夫帮我把行李和生活补给品抬到下一个村落。我到达那个村落之后,原先帮我抬东西的挑夫就回去了,如果我还需要人帮我抬东西到下一个地方,就在当地求助他人。不管年纪大小,任何人只要想赚钱且愿意帮我就行。帮我的人当中,年纪最小的是个10岁的男孩,名叫塔卢(Talu)。塔卢愿意帮我这个忙,是因为想暂时离开自己的村子。我要到下一个村子时,因为洪水淹没了小路,原本几天的行程延长为一周。我在那个村子找新的人帮我时,塔卢再度自愿留在我身边帮忙。等到我完成那次调查研究,塔卢已经跟了我一个月,之后才走路回家。在他跟我走的时候,他父母不在村子里,塔卢认为村子里的其他人会在他父母回来的时候告诉他们,他会离开几天。跟塔卢一起当挑夫的其他村民回去后告诉他的父母,他在外地再待一段时间才会回去。显然,在新几内亚,一个10岁的孩子可以自行决定离开村子一段时间。
有些社会的孩子甚至会离开父母久久不归,最后被人收养。例如,安达曼群岛的孩子到了9岁或10岁,很少会跟自己的父母一起生活,而是被邻近社会的人收养,双方因此维持友好的关系。阿拉斯加伊努皮亚特人也常把孩子送人收养。在现代的发达国家,收养关系主要是养子与养父母之间的关系,他们甚至不会被告知孩子的亲生父母是谁,以切断亲生父母与孩子及与养父母家庭之间的关系。但对因纽特人而言,收养反而使亲生父母和养父母双方的关系更加紧密。
因此,小型社会与大型国家两者之间有一个很大的差异,即小型社会里的每个人都会共同负担照顾孩子的责任。这些照顾者提供孩子需要的食物,也会保护他们。全世界的研究都证实,照顾者的存在有利于孩子的存活。除了物质层面,照顾者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也有重要影响。研究小型社会的人类学家常常惊讶于小型社会的孩子社交技巧方面的发展非常之快,并由此推测这是照顾者众多的缘故。
工业社会的照顾者也能带来类似的好处。美国的社工发现大家庭或几代同堂的小孩不缺乏照顾者,孩子的成长也比较好。未婚生子、低收入的美国少女也许缺乏照顾孩子的经验或无心照顾孩子,如果有祖母或兄弟帮忙照顾孩子,甚至有受过训练的大学生定期来陪孩子玩耍,孩子的认知能力也能发展得不错。以色列的基布兹公社和教育质量优良的托儿所因为有不少照顾者,也能起到类似的作用。有些人即使父母并不称职,没能得到好好照顾,但因为有长辈的支持和照顾,他们的社交和认知能力并未受到影响,长大成人后依然能过着不错的生活。我就曾听过不少这样的故事,有些甚至是我朋友的亲身经历。例如钢琴老师也可能提供这样的协助,尽管孩子只是每周去上一次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