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疾病

疾病可能是某些传统社会最主要的死因(如阿埃塔人和昆族因病而死的人数各占全部死亡人数的50%~86%及70%~80%),也可能是仅次于暴力的第二大死因(如对于在森林中生活的阿切印第安人,疾病造成的死亡只占全部死亡人数的25%)。然而,我们也必须注意到一点,营养不良的人比较容易受到感染,而食物短缺也可能使人在饥不择食的情况下患上传染病。

疾病因各传统社会的生活方式、地理位置和人口年龄而有所不同。大抵而言,传染病是婴幼儿最主要的死因,所有年龄层的人都会得传染病。寄生虫病和传染病都是主要的儿童疾病。热带地区的人很容易得钩虫、绦虫等引起的蠕虫病,或被引发疟疾、嗜睡症等疾病的原生动物寄生虫感染,而这些寄生虫不易在极地、沙漠或寒冷山区存活。上了年纪的人因为骨头、关节和软组织退化,所以较多罹患关节炎、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容易骨折,牙齿也容易磨耗。由于传统社会的生活方式依靠体力,人们年纪大了之后更容易出现退化性疾病。然而,有些在发达国家盛行的疾病在传统社会则非常罕见,如冠状动脉疾病等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风、高血压、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和大多数的癌症。我将在第十一章详细讨论这个明显的差异。

近200年来,传染病不再是发达国家人们生命的重大威胁,原因包括卫生条件的改善、政府提供洁净的供水系统、注射疫苗等公共卫生措施的施行;由于科学家深入了解传染病病原体,因而可设计出反制之道;抗生素的问世也是一大关键。但传统社会由于没有良好的卫生环境,人们不管饮水、做饭、洗澡、洗衣服与排泄都利用同样的水源,也不知道拿食物前洗手的重要性,因而很容易遭到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感染。

关于卫生和疾病,我曾有过一次难忘的经历。有一次,我去印度尼西亚森林观察鸟类。我和我的印度尼西亚同伴们待在同一个营地,森林小路以营地为中心呈辐射状,我多半一个人在小路上赏鸟,然而每天总在不同时间拉肚子。我绞尽脑汁也不知自己到底吃了什么才会这样,而且难以理解为何每天发作的时间都不同。后来,我才恍然大悟。每天,有个印度尼西亚同伴总会悄悄跟在我后面,以确定我安全无事。他碰到我的时候,就掏出从营地带来的饼干请我吃,跟我聊几句,才回营地。有一天晚上,我突然想到,我总是在吃了饼干的半个小时后拉肚子。如果他在上午10点碰到我,我就会在十点半肚子痛。若是他在下午两点半与我相遇,我就会在3点发作。翌日,我谢谢他带饼干来给我吃,在他离去后,再偷偷地把饼干丢掉。从此以后,我就再没拉肚子了。如果我在营地吃自己从玻璃纸包装袋拿出的饼干就没事,问题必然出在朋友的手不够干净。我吃了他手中的饼干,肠道病原菌因此进入我的体内。

在狩猎-采集社会及以家庭为主的小型农业社会流行的传染病,包括疟疾和其他节肢动物传播所致的发热、痢疾和其他胃肠道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皮肤感染等。还有一些疾病本来未曾危害狩猎-采集社会,只在人口稠密的西方社会流行,但在西方人到来之后形成了大患,如白喉、流感、麻疹、腮腺炎、百日咳、风疹、天花和伤寒。这些疾病常造成急性流行病,在短期内使很多人得病,病人很快就复原或死亡,然后疾病即在当地销声匿迹,一年之后或者更久才又出现。

为何这些传染病在大型人类聚落流行?近几十年来这一直是流行病和微生物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这些疾病来得急、去得也快,只在人类当中流行,患者康复后即终身免疫。传染途径有时是接触到病人的皮肤,或是病人咳嗽、打喷嚏造成的飞沫传染,也有可能是水源被病人的排泄物污染。疾病急性发作意味着在几周之内病人就可能死亡或康复。幸存者得以终身免疫意味着存活的人不再会受到感染,直到多年后,很多未曾接触病原的新生儿诞生,该病才有可能再度流行。这些疾病只在人类之间传播,不会传染给动物,病原也无法在土壤和水库中存活,因而会渐渐在一地消失,除非从遥远的地方传入,否则不会再度流行。这些特点加起来意味着这些传染病只会在大型人类聚落流行,从一地传到另一地。以麻疹而言,人口数量至少在几万人以上才流行得起来。简而言之,这些急性传染病就是群体性疾病。

在大约1.1万年前,农业尚未出现,群体性疾病根本就不存在。只有在农业出现,人口有了爆炸性增长后,群体性疾病才有了生存的空间。居无定所的狩猎-采集者群聚定居,住在拥挤、卫生条件差的村子里,常与邻村往来、交易,微生物因此可以迅速蔓延。近年来,微生物学专家已经证实,现今大多数只在人类之间传播的群体性疾病其实是源于家畜(如猪和牛)。人类在1.1万年前开始驯养动物,因经常与家畜接触,家畜身上的病原得以借机感染人类。

当然,人口稀少的狩猎-采集社会没有群体性疾病,但这不意味着他们不会得传染病。狩猎-采集者容易得的传染病与群体性疾病有四点不同。第一,致病的微生物不只会危害人类,也会使动物受到感染(如由非洲野猴传播的黄热病),有些也可在土壤中存活(如引发肉毒中毒和破伤风的细菌)。第二,很多疾病不是急性的,而是慢性的,如麻风病和雅司病。第三,有些疾病并不容易在人与人之间传开,如上面提到的麻风病和雅司病。第四,很多疾病得了之后无法终身免疫,即使康复,仍然可能再受到感染而发病。从这四点来看,有些疾病仍然可在小型人类社会传播,或是通过动物或土壤一再地传染人类。

狩猎-采集社会和小型农业社会并非没有群体性疾病,只是在人口数量不足的情况下,群体性疾病难以传开。然而,如果有人从外面的世界把病原带进来又另当别论。这样的小型社会对这一类疫病没有任何抵抗力,人们特别容易受到感染而死亡,而且成人致死率高于儿童。在人口稠密的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的中老年人在小时候都得过麻疹(年青一代则因注射过麻疹疫苗而拥有免疫力),但在与世隔绝、人口稀少的狩猎-采集社会,没有任何成年人得过麻疹,一旦得病,就可能死亡。如因纽特人、美洲印第安人、澳大利亚原住民等因为与欧洲人接触而得了传染病,整个族群几乎因此灭绝。我们可在历史上看到不少这样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