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社会的多语使用

传统社会的多语使用

我们已知为何全世界的语言从传统社会演变至今多达7000种,也了解了狩猎-采集社会与小型农业社会语言数目虽多,但每种语言的使用者很少,无法与现代国家相比。那么双语与多语的使用呢?与现代国家相比较,传统社会使用双语的现象是否更为普遍?双语(或多语)和单语其实要比语言和方言更难定义清楚。如果除了母语,你的第二语言也说得很流利,就算会双语吗?如果你的第二语言说得不好,那么也能算会双语吗?要是有一种语言你只会读而不会说(如我们在学校学的拉丁文和古典希腊文),这样的语言也算你会的语言吗?如果你不会说,但是可以听得懂,那么也算会那种语言吗?在美国移民家庭出生的孩子通常可以懂得父母的母语,但不会说。新几内亚人对语言的分辨也很清楚,有些是他们会说,也听得懂的,有些则是他们听得懂,但不会说的。由于双语的定义莫衷一是,我们难以取得全世界的双语使用频率的比较数据。

尽管如此,我们也不必灰心,而忽略这个主题。关于双语的使用还是有很多轶事或传闻可供参考。大多数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如果父母只会说英语,那他们觉得只要会英语就够了,不必学习外语。大多数美国移民都会学习英语,而大多数只会说英语的美国人,其配偶也只会说英语。至于欧洲,大多数国家只有一种官方语言,很多土生土长的欧洲人及其父母在学龄前也只学习这种语言。然而,与美国相比,欧洲国家不但面积小,经济、政治和文化也难以独立,因此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的欧洲人在学校都会学习外语,而且都可说得很流利。例如北欧很多商店的店员外套上都会别上几个国家的国旗胸章,代表他们会说那些外语,以协助外国顾客。尽管如此,在欧洲,多语的学习与使用也是20世纪中叶才有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欧洲居民受教育程度的提升、二战之后经济与政治的融合,加上英语媒体的推波助澜。在此之前,欧洲各国还是以单语为主,这是因为国家语言社会庞大,语言使用者通常多达几百万人,而且各国都倾向教育、商业、军事或娱乐都使用唯一的官方语言。如下面即将讨论的,国家也有可能在进行语言扩张之时,致使其他语言消失。

反之,传统小型社会经常使用多种语言。原因很简单:传统语言社会都很小(人数只有几千人或更少)而且人们的生活区域不大,几个相邻社会的人通常都讲不同的语言,他们必须经常与说不同语言的人打交道,以进行交易、协调结盟、取得资源或是通婚,因而必须说两种或多种语言。他们通常从儿时就开始学习第二种语言或更多语言,有的是在家里学的,有的则是从社交生活中学到的,并非通过正式的教学学的。就我个人的经验,传统的新几内亚人往往通晓5种以上的语言。下面再以澳大利亚和热带南美洲的原住民为例来补充说明。

澳大利亚原住民总计有250个语族,皆以狩猎-采集为生,平均每种语言有1000个使用者。根据可靠的研究,大多数过着传统生活的澳大利亚原住民至少会说两种语言,大多数都知道好几种语言。其中一项研究是由人类学家彼得·萨顿在约克角半岛的基尔威尔角进行的。当地有683人,可分成21个氏族,每一氏族平均为33人,其语言形式各有不同。他们的语言共有5种,加上7种方言,每种语言形式平均有53个使用者,每种语言约有140个使用者。该地的原住民至少会5种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一个原因是每个语言社会非常小,另一个原因则是配偶来自不同的语言社会。60%的夫妻说不同的语言,另外16%虽然说的是不同的方言,但属于同一种语言,只有24%说的是同一种方言。

由于在基尔威尔角有很多社会的成员说不同的语言,他们的谈话通常是以多语进行的。例如,你在那里可用其他宾客或主人的语言,不久换回自己的语言,而主人则用自己的语言。如果有说不同语言的宾客在场,那么你也可以用他们的语言对他们说话,你要对哪个人说,就使用那人的语言。你也可以借由语言的转换来表达下面的意思:“我们没有不和”“虽然我们发生争执,但我希望双方平静下来”“我为人和善有礼”或“我用这种态度跟你说话,是想侮辱你”。古代的狩猎-采集者也常用多种语言沟通,就像今天的新几内亚传统社会中的人一样——其原因是语言社会小,配偶常来自不同的语言社会,也常必须与其他语言社会的人来往、交谈。

阿瑟·索伦森与琼·杰克逊则是在亚马孙盆地西北部哥伦比亚和巴西边境的沃佩斯河一带进行调查研究的。那里约有1万个印第安人,他们共有21种语言,分属4个语系。这些印第安人都在热带雨林的河流旁以务农、捕鱼或狩猎为生,文化也很类似。沃佩斯河附近的印第安人和基尔威尔角的澳大利亚原住民一样,配偶常来自不同的语言社会,而且不同语言社会的通婚率更高。在杰克逊研究的1000对夫妻当中,只有一对或许来自同一个语言社会。那里的女孩出嫁后即和丈夫住在一起。因此,夫家的妯娌通常来自不同的语言社会。杰克逊发现有一户人家的3个妯娌就来自3个语言社会,她们生下的孩子除了从小就学习父亲和母亲的语言,也学习婶婶的语言。因此这户人家的人都会4种语言,甚至从客人那里学习了新的语言。

然而,沃佩斯河的印第安人只有在熟稔一种语言的词汇和发音之后,才会开口说。他们会小心翼翼地把所有语言说得标准,不会混杂在一起。他们告诉索伦森,他们通常必须花一两年的时间才能把新的语言说得流利,非常注重语言的正确性,如果在说话时夹杂其他语言则是很丢脸的事。

由上述例子可见,多语在传统社会是很稀松平常的,至于单语或是学校的外语课程则是现代国家才有的现象。当然,这只是基于传统小型语言社会归纳出来的结论。在某些语言多样性很低、高纬度的地区或阿拉斯加东部,小型社会仍可能只有一种语言。如果我们要系统地进行研究调查,就必须先为多语确立一个标准、明确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