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几内亚传统社会的补偿制度
我们可从比利与马洛的故事一窥传统社会如何快速、和平地解决纷争,使双方得以和解并重修旧好。这种方式似乎简单而自然,与现代国家司法系统的目的有很大的区别,对我们颇具吸引力。在新几内亚传统社会,没有司法体系、政府、中央集权制度,也没有专业的领导人、官员和法官来行使决定权和使用武力的垄断权。现代国家在解决争端、行使正义的时候有自己的考虑,不一定会维护涉及争端的任何一方的利益。而新几内亚传统社会的正义则要靠发生争端的双方及各自的支持者一起解决,如不能和平收场,就可能演变成血腥报复(见第三、第四章),甚至演变成战争。
新几内亚传统社会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补偿制度——与西方社会纷争的解决之道大相径庭,主要是因为在新几内亚涉及争端的双方大都认识彼此,要么曾经有过往来,要么听过对方或对方父亲的名字,至少也知道对方属于哪个部族。比如,你是新几内亚人,你养的猪跑到几英里外的森林里,结果被宰杀了。你或许不曾跟杀死猪的人接触过,但一定听过那人的名字,知道他是哪个部族的人,并且那个部族有好几个人是你认识的。因为新几内亚传统社会人口不多,只有几十到几百,居民一般都在自己的地盘上行动,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如为了通婚或拜访亲戚,才会到邻近的村落。所以,新几内亚传统社会的人几乎不曾遇见过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反之,西方社会动辄就有几百万人,我们每天都会碰到陌生人。我在十几岁时,暑假都待在蒙大拿州的比格霍尔盆地。那是个偏远的乡间,所有的居民都互相熟识,然而他们不时也会碰到陌生人,例如开车经过时在此加油的人。此外,我们也常到外地工作、度假,或是跑到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生活。在我们的一生当中,我们交往的圈子不知换过几回。
因此,西方社会的人即使发生争端,不管是车祸还是交易纠纷,双方也可能互不认识,以前没见过面,日后也不会再打交道。但在新几内亚传统社会,发生任何争端的双方不但认识,以后还会再见面。如果对方是同村的人,那么更是一天到晚不知会碰到几回。就算对方住在几英里外的村子里,也在你步行可及之处,你还是不想和他结下怨恨。这就是为何新几内亚传统社会补偿制度的目的在于重修旧好。即使双方本来没有关系,也得和平解决,避免日后变成冤家。以我自己为例,我这一生曾与人发生三次纠纷,一次是和一个家具木工,一次是和一个游泳池承包商,还有一次则是和一个不动产经纪人。在纠纷发生之前,我不认识他们,在纠纷解决之后,我再也没跟他们有任何往来,也没有他们的消息。
对新几内亚人而言,要修补受损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了解、尊重彼此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双方会尽可能地平息怒气,恢复过去的关系。至于一方给另一方的赔偿金,这只是一种象征:象征甲方对乙方的歉意,甲方了解乙方的损失与痛苦。就比利与马洛的事件而言,比利的父亲要的是马洛及其雇主的道歉,并希望他们了解他的损失和悲伤。正如吉迪恩把赔偿金交给比利的父亲时所说的,孩子的生命很宝贵,相比之下那笔钱只是垃圾。吉迪恩这么说表示他也很难过,而且深知比利家人的感受。
对新几内亚传统社会而言,关系的修复比什么都重要,不像西方社会总是要确认哪一方有过失,并使其接受惩罚。我听我在果堤(Goti)村的朋友说起他们和敌对的邻近部族如何达成了和解,一开始觉得实在不可思议,从修复关系的角度看才终于恍然大悟。我在果堤村的朋友所在的部族多年来与邻近的4个部族互相仇视,常有互相入侵、杀戮的事件发生。我的朋友皮乌斯的父亲和哥哥就因此而丧生。由于处境危险,大多数果堤村村民不得不离开故乡,躲在盟友的村落,以免被追杀。33年后,果堤村村民才慢慢回到故乡。又过了3年,村民希望与敌对的部族达成和解,彻底解决双方纷争,于是送上几头猪和其他食物给宿敌作为补偿。
我听皮乌斯讲述此事时,完全不敢相信。我想,我应该是听错了。我问他:“你们补偿对方吗?但他们杀了你的父亲、哥哥和其他亲戚,为什么不是由他们来补偿你们?”皮乌斯说,村民的目的不是向对方索取补偿,因为并不是乙方杀了甲方的人,之后给甲方几头猪,怨恨就能一笔勾销。村民希望双方能建立和平的关系,和睦相处,这样他们才能无忧无虑地在果堤村生活,毕竟,对方有些族人以前也被果堤村村民杀害,还得让出土地给果堤村村民居住。经过谈判,双方终于满意,愿意不计前嫌,果堤村村民终于可以回故乡自由自在地生活,不必害怕遭到仇家的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