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尼族的战争
本章将以新几内亚达尼族一连串的冲突与攻击来阐述传统社会的战争。这样的部落战争实属寻常,特殊的是人类学家观察到并拍摄了这些战争。在新几内亚的族群中,达尼族的人数最多,集中于巴连河的中央谷地。1909—1937年,有8个西方探险家造访巴连河山谷边缘及邻近地区,并未深入谷地。正如第一章所述,自从达尼族的祖先在巴连河山谷落脚,46000年来,这个部落一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直到1938年6月23日,阿奇博尔德带领的探险队的飞机飞过新几内亚的高山地区,欧洲人才发现了这个深藏于高山之中、人头攒动的原始部族。同年8月4日,蒂林克(Teerink)带领的探险队成为最早踏进谷地的欧洲人。1938年12月,阿奇博尔德探险队离开谷地,1945年美国军方因救援空难人员来到这里,1954年之后,传教士才进驻此地荷兰政府也在此设立巡逻站。
1961年,哈佛大学皮博迪博物馆(Peabody Museum)的研究人员组成探险队来此进行人类学研究并拍摄纪录片。探险队在杜姑姆达尼族附近扎营,因为这个地区没有政府驻军,也没有传教站,与外界几乎没有接触。研究人员发现此地战事频传,并详细记载1961年4—9月的战事。这些记录可见于乌得勒支大学社会科学家扬·布鲁克黑塞的博士论文(荷兰文)、人类学家卡尔·海德根据他在哈佛大学的博士论文写成的两本书、作家彼得·马西森的畅销书《山墙下》(Under the Mountain Wall),以及罗伯特·贾德纳拍摄的纪录片《死鸟》(Dead Birds),我们可从中一睹传统部落的战争实况。
下述杜姑姆达尼族在1961年的战争概要主要出自布鲁克黑塞的论文,因为布鲁克黑塞记录得最详尽,同时我也补充了一些海德和马西森所记载的细节。布鲁克黑塞访问了参与战争的双方,受访者讲述了自己对战争的评估、感受和所受的伤。这三位作者的记录有点儿出入,主要是达尼族名称的正字法差异(布鲁克黑塞用的是荷兰语正字法,海德则用英语正字法),还有一些日期的差别(相差一天)。总体而言,上面三位作者所述大致相同,也与贾德纳的影片记录一致。
基于本章的综合描述,各位读者可能会和我一样,发现达尼族的战争和第四章所述其他传统社会的战争呈现一些相同的特点:除了正面交锋(见图24),他们也常埋伏在树丛中,趁机袭击敌人,虽然杀死的人数不多,但偶尔也有歼灭整个或大半个部落的事情。所谓的部落战争,敌对者常分属同一个部落里的两个群体,也就是说着同样语言、有着同样文化背景的人,而非不同部落的人。尽管如此,但他们往往把对方看成禽兽、妖魔。男孩从小就必须接受作战训练,甚至期待被人攻击。他们会征求盟友的帮助,但结盟关系经常生变。复仇在暴力冲突的循环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根据海德所述,这些传统部落开战的动机总是为被杀害的亲友复仇,以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如果开战,部落中的每个人就都无法置身事外,不只男人会被杀,妇孺也可能被敌人杀害。他们居住的村子会被烧毁劫掠。从现代军事的标准看,因为他们只能使用短距离作战武器、缺少领导人、计划简单、没有群体训练,也不会同步射击,所以军事效能很低。然而,这样的战事往往会持续很久,对部族成员的行为影响很深。虽然战事涉及的部落人数较少(相比于现代国家的人口而言),绝对死亡人数不多,但死亡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很高,即相对死亡人数相当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