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流派的产生
一、京剧流派的产生
京剧流派的形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表演上具有自己独特的、系统的、符合观众欣赏要求的理论根据和艺术创造,并在频繁的实践中得到观众的理解和接受,而不是经过评选、大赛和某位专家的批准而产生的。二是集百家之大成,取长补短,兼容并蓄,而不是简单地继承某一流派创始人或传人的艺术衣钵。三是必须建立以主演为中心的创作和表演团体,从编剧、演员、作曲、乐队、服装上形成统一的艺术风格。例如四大须生的余、言、高、马,都是在继承谭、孙、汪等前辈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特长,在长期的演出中逐渐形成了潇洒飘逸的马派、简约明快的余派、委婉俏丽的言派、高亢挺拔的高派。四大名旦的梅、尚、程、荀则是在继承王瑶卿、陈德霖、孙怡云等前辈艺术的同时,结合自身条件发展成庄重深邃的梅派、自然质朴的荀派、矫健流畅的尚派、深沉含蓄的程派。三大名净的金、郝、侯则是在学习何桂山、黄润甫、金秀山等前辈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展成以重唱工的金派铜锤、以“架子花脸铜锤唱”为特点的郝派架子花脸和以表现人物精气神为特征的侯派架子花脸。
京剧各个流派的出现及其流传发展,曾使京剧舞台呈现出争奇斗艳、群芳竞辉的繁荣景象,也将京剧表演艺术不断推向新的高峰。各个流派的出现及其相互间的竞赛,确实展示出了艺术家们的独创精神和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同时,在各流派的竞争中,也不能不受到群众欣赏要求和审美情趣的影响。因此,凡是符合时代要求,健康而美好的艺术流派,必然受到群众的喜爱而得以生存和繁衍;反之,就会失去生命力而逐渐被社会所淘汰。所以,艺术流派的创立与发展,对于京剧艺术确实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早在京剧形成初期,舞台上就出现了不同行当的不同流派。各个流派的创始人,除擅长的剧目不同,扮演的人物不同之外,最重要的区别则是表演特色和演唱风格的不同,听之韵味迥然,观之各具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