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脸谱的基本类型
二、京剧脸谱的基本类型
清代戏曲已经形成各种类型,脸谱最初的作用只是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剧中人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以此来为整个戏剧的情节服务,但发展到后来,脸谱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浅到深、由表及里,本身就逐渐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以人的面部为表现手段的图案艺术了。京剧脸谱的描绘着色方式有揉、勾、抹、破四种基本类型。其中勾脸有很大发展,分化出整脸、三块瓦脸、花三块瓦脸、碎脸等格式。这是从人物自然肤色的夸张描写,发展为性格象征的寓意用色。
1.京剧脸谱画法
揉脸:是用手指将颜色揉满面部,再加重眉目及面部纹理轮廓,是一种象征性的脸谱。如《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所揉的红脸,是按照小说、评书所描述的关羽面容而设计的,表示关羽面如重枣,卧蚕眉、单凤眼和七星痔。
勾脸:是用毛笔蘸颜色勾画眉目面纹,填充脸膛色彩,成为五光十色的图案。有的贴金敷银,华丽耀炫,光彩夺目。如《西游记·金钱豹》中的金钱豹即用勾脸,脸膛贴金,脑门上勾豹头形花纹,脸蛋上勾金钱图形,成为一种复杂的花脸,用于表示豹的凶猛。
抹脸:又称粉脸,是用毛笔蘸白粉把脸的全部或一部分涂抹成白色,表示这一类人不以真面目示人,是一种饰伪性的脸谱。如《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在京戏中是奸雄,用大白粉脸,脸上全涂白色。
破脸:是指左右图形不对称的脸谱,揉、勾、抹三种脸谱中都有破脸,是一种以贬意为主的脸谱。小说、评书中说宋朝初年的开国功臣郑子明雌雄眼,相貌丑陋,是京剧中采用破脸的典型人物。
“勾脸”一词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如上所述,代表脸谱的一种类型;另一种是指在脸上勾画脸谱的手法,在脸上画勾、抹、破各种类型的脸谱时都用笔来勾画,揉脸的眉目面纹也常用笔来勾,因此勾脸也就成为在脸谱上勾画脸谱的通称。
2.脸谱样式
由于表演风格不同,脸谱的笔法、画法、花纹也不同。脸谱是与其表演风格相一致的。
整脸:这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形式,整个脸膛由眉窝分隔成脑门和两颊,眉分白眉和黑眉。如《白良关》中尉迟敬德就是黑色整脸,由宽的白眉分隔成黑色的脑门和两颊,脑门为垂直细道,全脸一色,只勾两道眉。
三块瓦脸:主要着重于眉、眼、鼻窝和肌肉肤色的夸张,将全脸画两腮及额为三块,所以叫三块瓦。除画黑白眉外,还要画眼睛和鼻窝,也就是由眉眼和鼻窝把脸膛分为脑门和两颊三大块。如红色三块瓦脸就是以脸膛的红颜色而论的。如《失街亭》的马谡、《刺王僚》的姬僚等。
花三块瓦脸:眉、眼、鼻窝的形状和颜色比较复杂化的三块瓦脸,并在脸膛上画上花纹,有的脸膛花纹甚至掩盖了脸膛的颜色。因此花三块瓦脸的颜色是以脸膛脑门的颜色为准的。如项羽的脸谱属于黑色花三块瓦脸,白眉中有花纹,鼻窝中有鼻孔,两颊白色,黑脑门中有花纹。
碎脸:这是一种谱式和色彩都比较复杂的脸谱。除描眉、勾眼窝、勾嘴角以外,还要勾脸纹,以一种色彩为主,辅以副色,勾成极其琐碎的花脸。如《锁五龙》的单雄信。比花三块瓦脸的颜色、花纹更复杂,有的打破了三块瓦脸的基本形式。如《艳阳楼》中徐世英即是蓝色碎脸,眉眼、鼻窝和脑门、两颊的花纹都很复杂。
元宝脸:眉眼以下勾成花脸,额间一片留而不勾,形似元宝,所以叫元宝脸。如《铡美案》的马汉。
十字门:从额顶到鼻尖画一通天立柱纹,两眼窝之间以横线相连,立柱纹与横线交叉形成十字形的谱式。如《芦花荡》的张飞、《杨门女将》的焦赞。
僧道脸:凡是和尚、道士的脸谱样式,包括“僧脸”和“道士脸”。“僧脸”又名“和尚脸”,一般勾大圆形眼、花鼻窝、花嘴岔,脑门上勾一个红色舍利珠圆光,或九个点,表示入了佛门。色彩分白、红、黄等色,以白色为多见。如《野猪林》的鲁智深。“道士脸”在其脑门中画一个太极图或八卦符号,以示其道士身份。如《黄泥岗》的公孙胜。
象形脸:形式极为灵活,主要是以鸟兽等象形图案组织成面部图案。如《闹天宫》的孙悟空。
老脸:将两道白眉夸大,眉梢往下勾至耳间,以表示老年人眉白且长。如《群英会》的黄盖。
破脸:在整脸上勾出新的图案。如《天水关》的姜维。
六分脸:主要勾画部位较一般净角略低,脸谱最上部只在额间,占全部脸的六分之一。如《敬德装疯》的尉迟恭。
歪脸:面部五容勾成歪斜状。如《打瓜园》的郑子明。
3.脸谱色彩的含义
脸谱分为各种脸色,即是指脸膛主色,有红、紫、白、黄、黑、蓝、绿、粉红、灰、淡青、赭、褐、金、银等色,脸谱上的面纹常衬以他色,有渲染烘托主色的作用,各色中以红、黑、黄常用油料调和,效果倍增。
白色:如用水粉白来勾抹的,表示是阴险、奸诈的人物,如曹操、董卓、秦桧、赵高等;水白色暗喻人物生性奸诈、手段狠毒的可憎面目;油白色则表现自负跋扈的性格如马谡等。白色脸又称油白脸,有几种含义:一种是用于童颜鹤发的老英雄、将官,如《四杰村》的鲍赐安、《闹昆阳》的耿衍;一种是与抹脸的有关联,奸凶武人常用白色脸,如《战冀州》的杨阜、《艳阳楼》的高登;再一种与前者相似,只是刚愎成性,如《失街亭》的马谡、《阳平关》的徐晃;太监用白色脸表示其性情奸诈和肤色白皙,如《黄金台》的伊立;有的僧人,身体健壮,武艺高强,也用白色脸,如《五台山》的杨延德、《野猪林》的鲁智深等。勾粉白脸的角色一般戴髯口,髯口与脸谱上的眉目鼻窝颜色一致:黑眉、黑鼻窝者戴黑髯口(如《群英会》的曹操);灰眉、灰鼻窝者戴黪髯口(如《宇宙锋》的赵高);紫眉、紫鼻窝者戴紫髯口(如《甘露寺》的孙权)等等。勾粉白脸者较多勾尖眼,但也因人而异,如曹操是大奸雄,眼窝勾得并不很尖,一方面显其秀气,另一方面更显得奸不外露,而严嵩、潘仁美的尖眼就比较明显。有的凶狠过甚,则勾大尖眼,如欧阳芳。也有不勾尖眼的人,如司马懿勾圆眼,表示他奸不外露,深谋远虑。纣王勾垂尖眼,也是一个例外。
红色:一般说来,红色描绘人物的赤胆忠心,义勇无俦。最初与人面色有直接关系,如表示关羽的面如重枣,关泰是红脸大汉。由于这些人忠勇正直,所以久而久之,许多忠勇良将、有道正神也就都勾上了红脸。如春秋时的颍考叔、太乙真人等。但也有一些被认为是反派人物的角色也勾红脸,这就含有讽刺之意。如《海潮珠》的崔杼是弑君的朝臣,勾红脸是讽刺齐王荒淫;《祥梅寺》反叛唐王的黄巢,勾红脸是讽刺唐僖宗昏庸无道。有时勾红脸也是配合舞台美术的需要而安排的。如《四杰村》中的廖奇冲勾红脸为的是与勾白脸的鲍赐安、勾粉红脸的花振芳配合,丰富舞台色彩。再如《白良关》的刘国桢勾红脸是为了与勾黑脸的尉迟恭、尉迟宝林父子形成对比,更明确地表明尉迟宝林不是刘国桢的儿子。有的人物是在某一戏中勾红脸,如刘瑾是个反面人物,一般勾白脸,但是在《法门寺》中勾红脸,表明他做了点儿好事。有不少年迈的人,为显示他们的年轻,如《英雄会》的黄三泰,勾直眼窝粉红色脸,属于广义的红脸。老红色多表现德高望重的忠勇老将。
紫色:京剧中刚正威严的人物常用紫色脸。紫色象征智勇刚义,如《鱼肠剑》的专诸、《二进宫》的徐延昭等。这些人性情直爽,与黑色脸有相同之处。用黑色显得粗鲁,用紫色有介于黑、红两色之间的意思。在小说中描写为紫色脸膛的人物在京剧中也用紫色,如魏延、濮天雕、费德功等。《柴桑口》的庞统勾紫脸是表示其相貌丑陋。
黑色:黑色表示人物富有忠正、耿直的高贵品格。在京剧脸谱中以武人为主,抹脸、揉脸中文人脸谱比较多,勾脸人物中一个最典型的文人就是包拯。包拯用黑脸,是因传说中他的脸色黝黑,从而又延伸到表示铁面无私。包拯脑门上勾一月牙形花纹,一般说法是他能下阴曹地府断案。用黑色脸一般是面貌丑陋、性情猛直的人物,从猛智的张飞到丧门神样的苏宝童,可以说黑色脸是京剧脸谱中最丰富多彩的一类脸谱,集整脸、碎脸、花三块瓦脸之大成。
金银色:杂色脸,是从黑色脸衍生出来的复杂脸谱。显示神仙面现金光,鬼怪的青面獠牙。主要用在神仙身上,如如来佛、二郎神等,以示其金面金身,象征虚幻之感。神妖脸谱不宜勾得稀奇古怪,应该与人面相近。有的为表示将官的英勇无敌可用金色显示脸谱的威仪,如《四平山》的李元霸、岳戏中的金兀术。
瓦灰色:表示老年枭雄,如金派《连环套》的窦尔墩。
黄色:表示人物之骁勇残暴,如《刺王僚》的姬僚。
蓝色:一般表示刚强阴险,在脸谱中蓝色与绿色的寓意相近,都是黑色的延伸。表示性格刚强的人物,如《取洛阳》的马武;表示人物阴险性格的,如《剑锋山》的焦振远。
绿色:表示人物之暴躁勇猛,如青面虎倪荣。
京剧中这几种颜色的脸谱都有各自专用的谱式,一般非主要角色所用。
京剧脸谱的用色虽分类型,但也不是绝对的,仍有很大灵活多变性。如红色,在《三国演义》戏里用来表现关羽,是为了象征其性格;但在《法门寺》里,太监刘谨的红脸则是肤色的夸张,表现其养尊处优、权压朝臣的地位,再加上眉、眼、嘴部勾出的奸诈表情,使人一看便知是一位擅权的太监;又如《水浒》戏里的晁盖,是“黄老三块瓦脸”,这里的黄色不是象征残暴,而是表示他面色发黄,在印堂上勾出一个红光的形象,堂堂正正,一看就知是一位起义英雄。
又如京剧界流行的“三刚不见红”(即李刚、铫刚和薛刚三个人物)的说法,也是从人物性格出发的。这三个人物都是性格倔强,刚毅果敢,舞台上要求表演严肃稳重,所以脸谱上不能看见一点红,连嘴唇都不能勾红,也不能勾粉脸蛋。与此相反,《杨家将演义》戏里的孟良、焦赞这两个人物,因性格诙谐,常开玩笑,必须勾出粉脸蛋;但《洪羊洞》一戏中,由于两人已年老,性格有所改变,就不能再勾粉脸蛋。
原始的脸谱是简单粗糙的,为适应露天演出,一般只用黑、红、白三种对比强烈的颜色,强调五官部位、肤色和面部肌肉轮廓来勾画脸谱,如粗眉大眼、翻鼻孔、大嘴岔等。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脸谱逐渐装饰化了。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京剧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方法后,京剧脸谱也在吸收各地剧种脸谱优点的基础上,经几代著名演员和戏剧艺术家的不断探索研究,加工提炼,创新改革,得到充分的发展。图案和色彩愈来愈丰富多彩,各种不同人物性格的区分也越来越鲜明,并创造出许许多多历史和神话人物的脸谱,形成了一整套化妆谱式。这都是前辈老艺术家在色彩表现性格方面日积月累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4.脸谱的勾画程式
勾脸具有高度的技巧性,像书法和绘画一样,用笔要准确有力,渲染需浓淡有致,勾勒则惜墨如金,这样才能画得生动有神,惹人喜爱。
勾脸不能按谱照搬,要根据演员的脸型、表演特色和所演剧目,把脸谱勾活,才能生动地体现出剧中人物的外貌和性格特征。著名京剧花脸表演艺术家郝寿臣先生有“活曹操”的美名,这不仅是因为他的出色表演,还有他创造的曹操脸谱也起了很大作用。他勾的曹操脸谱脑门部位的线条纹理,恰好与面部神经相应,因而表演时极大地有助于演员表达剧中人物的感情,使脸谱与表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丰富经验的艺术家,能够利用勾脸来弥补脸型的不足,以改变脸型与面部解剖的关系。脸型窄小,个子不高,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对脸谱进行加工与再创造,花脸演员们常说的“勾脸能变形”就是这个意思。
勾画脸谱要经过以下步骤:
(1)净脸垫底;(2)定位和揉眼、鼻窝;(3)勾白粉底;(4)填膛画黑眼窝、勾黑线;(5)勾红色通天柱;(6)脸谱勾成。
以《盗御马》一剧中窦尔墩的“蓝花三块瓦”脸谱为例:
①净脸垫底:把脸洗干净后,用手指蘸稀薄水白揉匀整个脸部,目的是揉去睑上的油垢,便于勾画。
②定位和揉眼、鼻窝:用手蘸稀薄水蓝色抹出脑门、立柱纹和脸蛋的大致轮廓;再蘸稀薄的油黑定出眼、鼻窝的位置,并在眼窝内留出白眼珠。
③勾粉白底:以下程式均用笔勾。先蘸较浓的水白勾出胆形印堂纹、眉窝、白色眉间纹、眼窝下白纹、花鼻窝白底、鼻窝旁两道白法令纹,再点出黑眼窝中的白眼珠,最后把下巴勾白。
④勾黑油彩、墨线:用黑油彩笔重勾黑眼窝,留出白眼珠,再画小黑嘴窝。然后再换毛笔蘸墨,在白眉中间靠眼窝处勾出双钩形花纹,在白下巴上勾出两道钩形纹。
⑤勾红油彩:印堂中心的红色胆形纹用红油彩笔勾,并留好匀称的白边,填好翻鼻孔形象;再在白法令纹上套勾两道红线,线要细而有力,然后顺手勾上眉子的红梢和红嘴唇。
⑥加填水蓝膛、黄眉梢:用较浓的水蓝色加填蓝脑门和脸蛋。最后再用笔蘸黄油彩把水白眉心填上黄色,窦尔墩的脸谱就勾好了。
这个脸谱的白眉纹、眼窝下的白纹、法令纹、白眼珠都应勾宽松些,才能通过表演把眼部、嘴部的动态表达出来;眉间双钩纹是象征性的皱纹,不可过于写实。胆形印堂纹象征窦尔墩艺高胆大,敢于夜入御营盗取御马,要勾得鲜明。
京剧脸谱艺术随着戏曲事业的不断发展,正在日趋完美。例如《将相和》一剧中廉颇的脸谱,用“紫六分脸”的谱式,经过改革,改成以“老红六分脸”与“老三块瓦脸”为基础的“老脸”,脑门的主色条加宽,两道白眉勾得拧成一线,有紧皱双眉之态。如此一来,不但表现出老将忠勇的外貌,而且把他遇事想不开,好钻牛角尖和知错能改的英雄本色表现了出来,这样的改革得到了观众与戏剧界人士一致的认同与赞赏。这说明脸谱艺术的形成应该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工、提高并不断前进的。
5.脸谱的表现手法
中国的戏曲为了表现人物的个性,突破人物真实面目的局限,在勾画脸谱时从美学观点出发,选择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加以夸张,并恰当地组织在脸谱中,将次要部分省略,使人远看性格突出,色彩主次分明,近看图案精细,美不胜收,达到“远看颜色近看花”的艺术效果。这是一种大胆而巧妙的表现手法。它不仅把人物的生理形态表现了出来,同时还把社会属性,甚至惯常使用的武器都集中、概括地用图案反映出来了。
通过对“脸谱”的形式、色彩和类型的观察,观众就可以分辨出这个角色是英雄还是坏人,聪明还是愚蠢,受人爱戴还是使人厌恶。京剧脸谱以“象征性”和“夸张性”著称。它通过运用夸张和变形的图形来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京剧那绚丽迷人的“脸谱”,在中国戏剧无数脸部化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后羿,曾用箭射下九个太阳,于是就在他的脸谱上勾了九个太阳的形象;北斗脸上勾出北斗星的图形;火判脸上画出火焰图案。赵匡胤眉间的“草龙”、呼延赞脑门上的“王”字,都说明了他们的身份。钟离春、陈金定脸上的荷花、牡丹,表明他们是女将;司马师左眼的肉瘤、夏侯淳左眼上的箭伤、李克用额部的鹰爪伤痕和郑子明被猩猩抓伤的形象,项羽左眼的“寿”字眉、“悲眼鼻窝”,张飞的“蝠”形眉、“笑眼鼻窝”,焦赞的“兰叶眉”,孟良的“串葫芦眉”,关羽的“卧蚕眉”,鲁智深的“孔雀眉”,铫刚的“螳螂眉”,曹操的“疑目”,牛皋的“花蝠笑眼窝”等等,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每个人物的性格特色和形貌特征。
京剧脸谱的构图多种多样,加上五彩缤纷、装饰性很强的各种图案,容易使人眼花缭乱,产生神秘感。其实,归纳起来也不过有十几个类型,由于相互借鉴,相互变化,就派生出许许多多的谱式。但绝不雷同,即使是同一类型的谱式,因人物性格不同,各部位的线条勾画与色彩处理也就各异,使每个人物都富有个性。
为了继承和发展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遗产,艺术家王翰尊对京剧脸谱进行了长期研究,创作了百幅京剧脸谱图,并将脸谱进行了大胆的变形、夸张,使之更加艺术化,凝缩了一个个古往今来典型人物的形象,张张“脸谱”都展现出迷幻攫人的绚烂光环。
6.脸谱艺术流派
20世纪,京剧艺术迎来了更加辉煌的时期,名家辈出,流派纷呈。京剧脸谱在不同流派的名家那里也获得完美发展,结合表演形成了多种风格流派。
(1)天下一品——钱派
钱金福(1862~1937)是清末民初著名的京剧净角演员,他与杨小楼合作多年,在舞台上创作出许多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在舞台脸谱的勾画方面更有特殊的贡献,他的脸谱当年被誉为“天下一品”。钱金福与杨小楼合作期间,杨小楼饰演的勾脸人物,都是由钱金福为他设计脸谱,第一次上台饰演,一般都是由钱金福给他勾脸。曾有人说能画几千种脸谱,而钱金福常说:他在台上所用的脸谱共有4000多样,这里还包括所谓的无双脸谱(如张飞等的专用脸谱)。因为许多脸谱基本上一样,只是颜色和小花纹不同而已。钱金福谈脸谱总是先从三块瓦脸谈起,他勾三块瓦脸特别注意眼窝与鼻梁的配合关系。钱金福的三块瓦脸有两种基本格式:一种勾圆眼窝,就是大眼角勾圆的,这样显得勇武些,例如马谡。鼻窝要与眼窝配合,勾圆眼窝时鼻窝要较低较直。另一种是勾尖眼窝,勾尖眼窝时鼻窝要勾出下眼泡(眼袋),为的是显老。大尖眼窝要比一般直眼窝更向两边岔开些,配合大尖眼窝,鼻窝要高而直,显凶猛。
钱金福讲究根据人物设计脸谱,特别强调舞台美学效果,比如在《问樵闹府》中扮演的煞神,以往这个脸谱都勾面形,俗称双面谱额面,与《安天会》《无底洞》的巨灵神相似,钱金福演煞神时特别创作了这个脸谱,用于区别巨灵神,使大家看到煞神的脸谱并不感到很可怕。
钱金福对“三刚不见红”有独特见解,过去经常听人说三刚脸谱不见红,他对这种说法解释为脸谱主要是设色的问题,脸谱的色彩一般指主色,应该根据所饰演的角色来安排,“三刚不见红”是说不涂抹粉红色的脸膛,脸谱中不勾红点及别的红色图案,而不能死板地理解为不见红这种说法。如果把这三个人物的嘴画成黑色的,一定显得脏,不好看。不能把这种说法说得很神秘,主要是注意这三个脸谱的章法、笔法,眉子的位置、大小,眼窝与鼻窝的配合,角度要合适,才能美观,有神气,有助于表演。
其实在脸谱里不见红的不只是这三刚,如项羽、夏侯渊、包拯(黑白两色)、余通海(取金陵)是蓝色脸等,脸谱也不画红点,可见脸谱设定什么颜色,勾画什么图案不见得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主要应把脸谱勾得美观有助于表演。钱金福的脸谱,在继承创新方面,有非常显著的成就,是人们所公认的一个善于创作的演员。他对脸谱曾经做过不少革新,比如《祥梅寺》中的黄巢,过去都是勾獠牙、额面及两颊勾金钱,据说是为了形容黄巢面容丑陋,满脸麻点(说是面落金钱),钱金福觉得这种脸谱与黄巢是农民起义领袖的身份不符,不近情理,脸谱不好看,于是借用赵匡胤的脸谱加以改造,构成红色花三块瓦脸,红色是讽刺唐僖宗朝廷的黑暗、腐败,双眉、双眼窝相逗,左侧白眉子垂至鼻头,勾出如意形图案,示意出黄巢的个性,就是对朝廷满腹义愤,决心推翻他。
钱金福扮演的《战宛城》中的典韦,其脸谱勾画得十分讲究,白眉子尖有勾,黑眼窝的眼角处,沿着白眉子勾,上挑出一个黑色三角形尖,黑眼窝要画出眼泡,向眼尾处上挑,使眼窝渐窄,至眼尾处下压,黑眼窝下衬以白色月牙形条纹,内衬灰色,印堂处画红点。钱金福自己总结出当中的经验:高低一定要合适,画高了显得使仰头的样子笨,画低了则是哭相。红点的上缘与白沟平齐才好看。
钱金福的许渚脸谱也是非常有名的。许渚是曹操帐下一员猛将,也是福将,经过多次大的战役,但福大命大,没死。钱金福勾的是黑色花三块瓦谱式,眉子尖处画黑色蝠,红眉子较宽的位置,画白色压灰道,黑道的蝠形图案,红色鼻翅内画,白色上挑的白道,两颊填粉脸膛,印堂处画黄色如意头形图案,整个脸谱给人以虎视眈眈、凶猛异常、年轻力壮的具有大将风度的气势。
钱金福勾画的《金沙滩》中的杨延嗣,除了额面勾画虎字与别人勾虎字笔法相近外,两颊不画虎纹,而用粉脸膛,用于表示杨七郎是老令公杨继业的后代,是个年轻气盛的英雄少年。
钱金福创新的夏侯渊脸谱堪称传世杰作,时至今日,凡勾夏侯渊脸谱,无不效仿,原来夏侯渊的脸谱是黑色破脸。钱金福认为夏侯渊是曹操很器重的一员大将,令他镇守定军山,黄忠是刘备军中的五虎上将中年龄最大,而且武艺高超的大将,黄忠与夏侯渊交战,如果把夏侯渊勾个歪脸,不大符合其身份,也不能显示出老将黄忠的武艺高强。于是他就细心揣摩、推敲,利用《摘缨会》中先蔑的脸谱加以变化,创造出黑色花三块瓦的夏侯渊,这个脸谱在舞台上一出现就受到观众及内行的一片赞扬。
(2)侯派
侯喜瑞(1892~1983)的脸谱既以宗法韩乐卿为基础,也集黄润甫之精华。他的脸谱工细美观,讲究系统性,勾脸着意于脑门、印堂、鼻梁等处的整体布局,他认为这些部位是观众看脸谱的注目所在,必须显得开朗,不可像挤在一起的样子。侯喜瑞谈脸谱笔法,也是从三块瓦脸笔法谈起。马谡的直眉三块瓦脸的白眉尖不超过大眼角,白眉梢宽度约一寸(俗称二指宽),白眉梢下缘高出耳上际一寸,这就使他勾脸时左、右白眉尖相隔距离,白眉较窄、较竖,以这样的白眉来定全脸大局,也就是眉较竖,眼不岔,与眉合在一块略成长方形。
侯喜瑞分析了张飞、牛皋、焦赞、李逵四个人物的性格与其脸谱的关系。他认为张飞身份最高,是一个智猛的大将,面容有豹头环眼之称,可以在脸谱上给他勾大环眼,燕形眉,整个脸谱要在笑容中有秀气;牛皋是岳飞手下副将,勇武忠厚,也勾环眼,眼尾破开,里边勾蝠形图案,眉勾柳叶形,显示为人有精细一面;焦赞比张飞和牛皋多一点小心眼,有心计,给他勾垂尖笑脸,整个脸要干净漂亮、丰神俊朗;李逵在四人中比较粗鲁,但也是忠厚正直之人,所以脸谱不能勾得凶恶,要有喜笑颜开的劲头,脑门与鼻梁必须勾得开朗,由于李逵生性粗鲁,可以给他勾上黑色花三块瓦脸、大紫眉、紫鼻孔。
侯喜瑞还对窦尔墩、黄隆基两个人物的不同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两人都是兰花脸,在舞台上常表示有心术之人,但二人性格不同,窦尔墩是绿林英雄,讲义气,可以勾直眉;黄隆基则是恶霸,凶狠奸诈,可以勾尖眉。这些都是约定俗成的脸谱勾法,台上便于演戏,台下也看着顺眼。
侯喜瑞对“八大拿”剧中的反座人物都很有研究,八个人物的脸谱都勾得非常出色。清代英雄戏中所谓“八大拿”是《施公案》戏中的八个人物,即《霸王庄》中的黄隆基、《独虎营》中的罗四虎、《里海坞》中的郎如豹、《东昌府》中的郝文、《殷家堡》中的殷洪、《落马湖》中的李佩、《淮安府》中的蔡天化、《八蜡庙》中的费德功。这八出戏有连贯性,戏中穿线人物是于七和郝文,这二人被施公追捕,他们的逃窜连累出这些“八大拿”的人物先后被擒。
脸谱的演变和发展,不是某个人凭空臆造的产物,而是戏曲艺术家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对生活现象的观察、体验、综合,以及对剧中角色的不断分析、判断,做出评价,才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艺术手法。京剧脸谱与京剧表演艺术一样,是和演员一起出现在舞台上的活的艺术。京剧在中国戏曲史上,虽只有两百余年的历史,但与其他戏曲相比,它发展快,流传广,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京剧脸谱在中国戏曲脸谱中具有特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