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行

一、生行

“生”一般指剧中扮演男子的演员。除去红生和勾脸(即在脸上画有脸谱)的武生以外,一般的生行都是素脸的,行内术语叫做“俊扮”,即扮相都是比较洁净俊美的。生行中又细分为老生、武生、小生三个行当。

“老生”顾名思义就是中老年男子角色,在剧中多扮演正直刚毅的人物形象。譬如在《黄鹤楼》这出戏中有刘备、赵云、周瑜这三个角色,他们都属于生行,然而由于他们各自的情况不同,因而他们在生行这个大的范围里又分属于不同的更具体的行当:刘备是老生、赵云是武生、周瑜是小生。老生其中有老人,也有中年人和壮年人。老生的造型,主要抓住了年龄和性别这两个最基本的特征。演出时要戴挂在耳朵上的假胡须,在京剧的行话中也叫“髯口”,因此还专门有一套髯口表演功夫。年龄的层次体现在被夸张了的、长有尺余的胡须上。老生戴的髯口有白色的、灰色的、黑色的三种,表示不同的年龄层次。比如《武家坡》中戴黑胡子的薛平贵和《三击掌》中戴灰胡子的王允,观众一眼便知谁年轻一些;又如《南天门》中戴白胡子的曹福,比前面所说的两位,显然年岁更大一些。《四郎探母》中的杨四郎年约36岁,所戴胡须为黑色;《秦香莲》中王延龄年约60岁,所戴胡须为白色。老生在剧中一般注重演唱和细腻表演,唱腔上也最为丰富。唱和念白都是本嗓。台词用京剧中的韵白来表现,演唱用真声,风格刚劲、挺拔、质朴、醇厚,动作造型也以雍容、端方、庄重为基调。在古代,年纪30岁以上便可蓄须,所以老生亦称须生。老生(须生)中的年龄跨度其实相当大,从三四十岁到七八十岁都可包括在内。老生一般分为文武两种,按其表演技巧的分工,又分为唱工老生、做工老生和武老生。

唱工老生是京剧中最主要的行当,以唱为主,又叫衰派老生。唱工老生以唱念作为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一般没有复杂的身段动作。京剧中有许多唱工戏,都是由唱工老生应工的,如《文昭关》中的伍子胥,《李陵碑》中的杨继业,《空城计》中的诸葛亮,《四郎探母》中的杨延辉……

做工老生,也叫安工老生,是以表演为主的老生。如《四进士》中的宋士杰,《南天门》中的曹福,重在用表演塑造人物,当然也有一定的唱念部分,或不太繁重的身段,如水袖、髯口、甩发等等,都可以作为帮助塑造人物的手段。唱工老生和做工老生都属于文老生的范畴。

武老生包括长靠和箭衣(俗称短打)两种。长靠老生又叫靠把老生(“靠”是京剧的专门名词,即古代武将所穿的铠甲。身穿铠甲,在京剧里叫做披靠或扎靠。“把”是“把子”的简称,即兵器)。如《定军山》中的老黄忠,《挑滑车》中的岳飞,都属于靠把老生。他们身扎大靠,手持长枪,连唱带打,文武兼备,不但要能唱能念,还需要有一定的武功基础。短打武生则扮演穿短式或紧身服装的武夫,要求动作爽利、气质精悍。如《连环套》中的黄天霸,《狮子楼》中的武松,《翠屏山》中的石秀,《三岔口》中的任堂惠,《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夜奔》中的林冲等,都属于短打武生。短打武生要求身手矫健敏捷,内行的说法是要漂、率、脆,看起来干净利索,打起来漂亮,不拖泥带水。另外有少数武生戏的角色如《艳阳楼》中的高登、《一箭仇》中的史文恭等,虽不穿长靠,却要使用长兵刃开打,带有介于长靠武生、短打武生之间的性质,所以有人称之为“箭衣武生”。在武生行当里,还有一种不说话的,专门翻跟头或以跌扑为主的叫“翻扑武生”,内行叫做“撇子武生”。

与老生相对应的是“小生”,在京剧中指青少年男子角色。他们或饱读诗书,或风流倜傥,又因为常常演谈情说爱的戏,所以化妆上略带脂粉气,印堂上画一个淡淡的粉色过桥,显示这类人物斯文而多情的性格特征。小生行在音色方面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使用大小嗓结合的特殊发声方法。他们一般都念文质彬彬的韵白,在剧中的动作造型儒雅倜傥、秀逸飞动。小生行在演唱上采用真假声结合的唱法,演唱风格华美和明亮。例如京剧《白蛇传》中的许仙。

小生行按其扮演的人物不同又分成几种。纱帽生是以头戴纱帽为主要标志,大都扮演文官,如《玉堂春》中的王金龙,《奇双会》中的赵宠,都是步入官场的读书人。表演方面唱、做、念并重,讲究风度,有书卷气。纱帽生表演上最大的特点是唱和念都是真假声互相结合。假声一般比较尖、细、高,声音听起来比较年轻,从声音上跟老生有所区别。小生所用的假声跟旦角所用的假声并不一样,听起来声音很清脆,但是并不柔媚,很刚健,却并不粗野。这种唱法和念法,要掌握得恰如其分是很不容易的。所以京剧小生这一行,历来是人才较少的行当。小生中还可分为翎子生、扇子生、穷生等。

翎子生也叫雉尾生,头插翎子为主要标志,大都扮演武将或文武双全的人物,表演上着重做功和身段,较多地表现人物的英武气概。如《群英会》中的周瑜,《小宴》中的吕布,头戴紫金冠,上面插着两根神气的翎子,身上穿着蟒袍玉带,一副地位优越的年轻英俊的武将模样。

扇子生以手拿扇子为主要标志。如《拾玉镯》中的傅朋,《玉簪记》中的潘必正,扮演风流倜傥、风度翩翩的儒雅公子。

小生中还有一种穷生,专门扮演落魄潦倒的穷秀才。如《金玉奴》中的莫稽,《连升店》中的王明芳,头戴黑色方巾,身穿缀着补丁的“富贵衣”,那副寒酸和窘迫,一目了然。以上可见小生行的分类,都是由他们的身份地位,尤其是穿着打扮而得名的。

还有一种娃娃生,一般由初上舞台的小演员或个子较矮的女演员来扮演。顾名思义,娃娃生扮演的都是天真烂漫的少年儿童。如《锁麟囊》中的大器、麟儿,《三娘教子》中的倚哥等,头上戴一个梳成两把鬏的孩儿发,身上一般都是短裤短袄,穿平底布鞋。他们都是用真声,念口语化的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