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净行
三、净行
在京剧中,“净”角是舞台上具有独特风格的人物类型,脸部化妆最为丰富多彩。“净”因面部化妆要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所以又俗称“大花脸”。一般扮演品貌或者性格有特点的男子,在京剧中多为将军、神话人物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虽有文武善恶之分,但在性格气质上都近乎粗犷、奇伟、豪迈,因而在演唱上要求用真声,音色宽阔洪亮、粗壮浑厚,动作造型也要求粗线条,气度恢弘,以突出扮演人物的性格和声势。京剧脸谱根据生活中观察的经验,抓住典型,进行艺术夸张,别出心裁地采用写意、装饰、变形的手法,加上演员的脸部表情、形体动作,共同来完成塑造人物个性的任务。按人物身份和表演特点,净行大致可分为三大类:铜锤、架子和武净。
正净一般是以唱工为主,所以又叫“唱工花脸的”。唱工花脸还有两个专门名称:铜锤和黑头。这两个名称与两个人物有关:徐延昭和包公。京戏《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里的花脸徐延昭,他是典型的唱工花脸。徐延昭身居王位、忠心报国的行动和刚正不屈的性格,是这个行当的典型角色,手里拿一柄铜锤,所以人们就把“铜锤”作为唱工花脸的代名词。铜锤是扮演身份较为尊贵、气度较为威严、性格较为刚直的花脸角色的行当。在铜锤的表演中唱工占据着首要的地位,在表演风度方面则要端方大气。《御果园》《白良关》中的尉迟恭,《刺王僚》中的姬僚,《锁五龙》中的单雄信,《五台山》中的杨延德等角色即属铜锤行当。京剧里的包公戏都以唱工繁重见长,例如《打龙袍》《赤桑镇》《铡美案》等戏。而且戏里的包公都勾着黑脸,因此“黑头”也就成为唱工花脸的代名词。另外,像《牧虎关》中的高旺,还有《大回朝》中的闻太师等,也都是以唱工为主的花脸戏,都属于正净的范畴。
副净是架子花脸和二花脸的统称。架子是扮演或性格粗直、或锋芒外露、或用心险恶等花脸角色的行当。架子花脸的范围特别广,以工架、念白、表演为主,当然也得有点唱工基础。比如《连环套·盗御马》,前半截《连环套·坐寨》是重唱工的,《盗御马》是工架与唱工并重的,最后《拜山》一折又是念白与工架并重的。所以演架子花脸的人,既要有很深厚的武功底子,又要善于表演,善于念白,还要能唱,并要有优美的工架。架子花脸的剧目相当多,如《李逵探母》《龙凤呈祥》《九江口》《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牛皋招亲》《伍子胥》《群英会》《审七长亭》《取洛阳》《十三妹》《审潘洪》架子花脸中曹操、赵高、严嵩、高俅等或奸诈、或邪恶的角色都勾画白色脸谱,特别值得说一下的是曹操戏,化妆不用一般的油彩,而是用水粉加上一些黑笔道勾成水白脸,这就是所谓奸臣脸,以曹操为最典型。所以水白脸就成了一种典型,只要勾这种脸,就一定是坏人。这样的角色都由架子花脸来应工。
二花脸的戏比较少。虽然也勾同样的脸谱,可是表演风格有时近似丑角,有时候还扮演一些诙谐狡猾的角色。例如《法门寺》中的刘彪、《武松打虎》中的大解差这类的角色。所以也俗称“白脸”。另外,《盗御马·连环套·盗双钩》中的窦尔墩和《除三害》中的周处、《将相和》中的廉颇等角色既有铜锤角色的严正刚直,又有架子花脸角色的粗犷豪放,铜锤、架子两个行当的演员都可扮演,所以被称做“两门抱”。
武净是扮演精通武艺的花脸角色的行当。在武净的表演中虽也有一定成分的唱念和做工,但以开打为主。如《定军山》中的夏侯渊、《铁笼山》中的司马师、《青石山》中的周仓、《战宛城》中的典韦、《金沙滩》中的杨七郎等都属于武净角色。另外有些戏中的武净在表演中要使用翻扑技巧,所以又称为“摔打花脸”。如《白水滩》中的青面虎、《打焦赞》的焦赞、《打瓜园》的郑恩、《火烧余洪》的余洪等就属于摔打花脸。摔打花脸是武净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