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京剧知识
第二节 京剧知识
要看懂京剧,从中得到艺术享受,就必须对其中的门道略知一二。看戏要有点准备,所谓“准备”主要包括如下几点:一是要有一定的文史知识。如前文所述京剧中有大量的剧目来源于史书和古典文学作品,如《京剧剧目初探》一书中所辑录的155出“三国戏”中,见于《三国演义》这本小说的就有118出之多。而且源于《三国演义》的那些三国戏与小说原著的情节和语言也很相近。其他朝代的有关剧目与有关的文史著作也有相类似的对应关系。所以如果我们曾经阅读过有关的文史著作,然后再去看戏,自然对戏的内容容易理解,而且还会产生似曾相识的亲切感。要欣赏京剧,不能不读一点历史,不能不读一点古典小说和古典诗文。二是要有一点关于京剧表演艺术的常识。看戏前最好不仅对戏的内容有所了解,而且对表演中的精彩之点也有所了解,以便注意观赏。俗话说,台下三年功,台上三秒钟。有些表演上的绝技在台上表演时常常是一瞬而过的,如不提前有所掌握和特别注意观赏,也会让这些画龙点睛的精彩之点从眼皮底下溜过去。另外,有些深刻传神的表演又常常体现于一些细致入微之处,如不事先经人指点,也会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情况。要想看懂戏还必须对京剧程式、技巧、字韵等有一定的了解。京剧之所以能以虚拟化的程式作为自己的艺术语言来刻画角色形象,正是由于与观众建立了一种有共识的默契关系的结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要欣赏音乐就得有一双音乐的耳朵。同样,欣赏京剧也要有一双京剧的眼睛和一双京剧的耳朵。三是在生活经历方面也要有一定的准备。京剧虽然属于写意型的戏剧,不受生活本来面貌的局限,但是京剧的内容却扎根于实际生活,其中充满了广泛而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因而,只有观众具备了某些相应的阅历,才能更好地理解京剧中的戏情戏理。常有这样的情况,看同一出京剧,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往往产生不同的感受。十几岁时坐不住看不下去的戏,到了三四十岁再看时却觉得津津有味,即因人的经历前后有了变化。当然,我们强调看戏得有点准备,只是相对而言,是力争有所准备,实际上只能是在欣赏实践中不断加强这种准备。只有懂戏,才能会看懂戏;所以也只有多看戏,才能逐渐由不懂戏变为懂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