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丑行
四、丑行
京剧丑行是扮演善良而机智幽默的正面角色或卑劣而刁滑的反面角色的行当。“丑”角演员因其也要勾画丑角脸谱,所以又称为“小花脸”。丑行都是在鼻梁上用白粉涂一个粉块。这白粉的块,也有几种不同的形状,有的是方的,有的是元宝形或是倒元宝形,叫做腰子形,还有的是枣核形,根据不同的人物,画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白粉块。丑行的化妆虽与大花脸有点相像,可是其表演风格却完全不同,有点像夸张的漫画。丑角的出场常会带来满堂的笑声。丑的胡子样式很多,有丑三、四喜、五嘴、吊搭,除了表现年龄外,还能增强幽默感,帮助人物造型。丑行表演源远流长,早在戏曲孕育期,就已出现插科打诨、滑稽调笑的角色。随着戏曲的发展,丑行不断丰富、提高,作用更加重要。俗话说,无丑不成戏,就是指丑行对戏曲艺术的完整性是不可缺少的。京剧丑行中按所演的各种人物的身份地位,可分为文丑(分方巾丑、袍带丑、老丑、茶衣丑,并兼演彩旦、婆子)、武丑(又称开口跳)等。武丑扮演的经常是一些机警风趣、武艺高超的人物,像绿林好汉、侠盗小偷等等。文丑经常扮演花花公子、狱卒、酒保、更夫、老兵等。不管文丑或武丑,虽有文武善恶、身份高低之分,在剧中都是幽默、滑稽的喜剧人物,也并不都是反派。丑行表演不重唱而重念白,特别是文丑演员,他们在台上,很少用整段的唱腔,主要是靠语言来表演人物,因此不但要口齿清楚,还要具有相声演员那种语言的功力,全面掌握说、噱、逗、捧等语言技巧。丑行表现的人物很杂,是京剧中的“甘草”人物,男女老少,高低贵贱,正反文武都演。在传统戏里,一般社会地位不高的劳动人民,像渔夫、农夫、樵夫、酒保、打更的、守夜的、差役、书童、乞丐等等,大部分都由丑角来扮演。而从性格上来说,这些人多半都是很滑稽、活泼、乐观的人。比如《女起解》中的崇公道,就是很忠厚、善良,有正义感的老差役;《秋江》中的老船夫,就是助人为乐、很有风趣的老人;《三岔口》中的刘利华,是个疾恶如仇、见义勇为的小店主;《挡马》中的焦光普则是个忍辱负重、勇敢机智的爱国志士。
茶衣丑:茶衣就是短的蓝布褂子,术语叫茶衣。一般身穿粗布短衣,扮演下层贫民,既演天真烂漫、憨态可掬的小孩子,如《小放牛》中的牧童,《柜中缘》中的淘气;又演热情爽朗、诙谐幽默的老头儿,如《苏三起解》中的崇公道,《秋江》中的老梢翁,《芦中人》中的渔翁、《问樵闹府》中的樵夫、《骆马湖》中的酒保、《打樱桃》中的秋水等。还有许多小角色,如公差、地保、更夫、轿夫等等。
袍带丑:文丑中最有地位、最有权势的一些人物,身穿蟒袍,腰围玉带,他们戴的纱帽上常常很有讽刺意味地画着两枚铜钱,暗示这些人物的贪赃枉法。如《审头刺汤》中的汤勤、《昭君出塞》中的王龙、《失印救火》中的金祥瑞、《六月雪》中的山阳县知县等,都属于这类角色。这些人物虽身为权贵,但经过艺术化的加工,已经世俗化,表现了老百姓的审美评价。
方巾丑:头上戴着一块方巾的知识分子,身上穿着褶子,有的手里还拿着把扇子,迈着四方步,举止缓慢文雅。扮演儒生、谋士、书吏之类的人物,如《群英会》中的蒋干、《乌龙院》中的张文远。这些人虽属知识阶层,却是势利小人,让小丑来演,说明这样的人物在性格方面有一定的缺陷,表演中常常刻画他们迂阔酸腐的特征。
褶子丑:又称“公子丑”,常演花花公子、纨绔子弟,表演上总是夸张、滑稽、丑态百出,如《打花鼓》中的丑公子、《野猪林》中的高衙内、《望江亭》中的杨衙内等。为刻画他们的假充斯文,常常借助小生行的表演方法,拿把扇子,时不时用一些假声说一些酸溜溜的韵白。
彩旦:因专门扮演奸刁刻薄或可笑的妇女,所以又称“丑婆子”。在行当分类上属丑行,一般由文丑演员扮演,如《拾玉镯》中的刘妈妈、《能人寺》中的赛西施、《凤还巢》中的程雪雁、《四进士》中的万氏等。彩旦化妆、表演都很夸张,唱、念用本嗓,有时也用小嗓,注重做工。
武丑:简而言之,是擅长武艺的丑角。武丑要善于念白和武功。这样的角色要求武功精湛,动作轻灵敏捷。武丑性格诙谐、机智,语言幽默,既善于翻打扑跳,又口齿伶俐,俗称“开口跳”。如《三岔口》中的刘利华、《三盗九龙杯》中的杨香武、《时迁偷鸡》中的时迁、《挡马》中的焦光普等。
京剧行当既有严格的区分界限,有些角色又可互有交叉。例如,孙悟空这一角色,武生可以演,武丑也可以演;《霸王别姬》中项羽这一角色,武生可以演,花脸也可以演。另外,在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之外,还有扮演无名将官一类剧中人的武行(也叫上下手),扮演兵卒、衙役一类剧中人的龙套,扮演群众角色的零碎儿,以及扮演老虎等动物的虎形等。这些也要有一定的演技。
一般来说,各个行当各有其相应的角色,但有时候也会发生错位。如唐僧这个人物,按年龄来说应该是小生,但他性格上又极为老成,而唐僧又不能戴胡子,老生也不合适,因此唐僧多是老旦应工,而唐僧的性格也的确有点像老旦。孙悟空有时是武生应工,有时是武丑应工;三国戏中诸葛亮是老生,周瑜是小生,而实际上周瑜比诸葛亮的年龄大,赤壁之战时,周瑜33岁,诸葛亮27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诸葛亮的性格老成持重,而周瑜雄姿英发;还有霸王项羽,有武生霸王和花脸霸王的区别,最开始的时候是花脸霸王,自从杨小楼和梅兰芳演了霸王别姬以后,武生霸王成了主要的形式,后来,从金少山开始,花脸霸王又多起来了。由此可见,一个角色由什么行当演员应工首先是由角色的性格特点决定的,其次才是年龄。
京剧的行当是经过长期的提炼和规范,突出人物的内在特征,把人物的内在特征加以外化而形成的,是京剧与其他戏剧形式不同的重要特征。把所有剧中人分别划为不同的行当,由不同行当的演员来扮演,这样做便于演员对扮演某一类角色的演技的掌握。而同时又要看到,同一行当的不同角色又必然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所以如果不管什么角色都满足于以某个行当的表演规范为准,势必使表演粗糙呆板,千人一面。因而,对于京剧这个完整有序的行当体系的艺术价值既要给以充分的估价,又必须看到行当不是万能的,而必须把这个行当体系与从人物出发的性格化表演结合起来,这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要演人物,不要演行当”。戏曲划分行当以后,对于演员来说,可以按照行当特点的要求,在一定的范围以内,集中地学习、掌握演唱和表演的特点;对于观众来说,当你熟悉这些行当以后,你就能够区别这些行当的特点;对于这些行当的特点分辨得越清楚,你就能够更深地理解角色在某些共性方面的特征,更好地欣赏京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