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穿破,不穿错

五、宁穿破,不穿错

戏曲中的人物都有固定的扮相。穿什么服装,都是根据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地位、文武官职而定的。如戏中帝王将相、文官武将穿的龙袍,就绣着两种图形——“团龙”“行龙”。一般文职官员规定应穿“团龙”蟒,武将官员应穿“行龙”蟒,有“文团武行”之说;蟒上绣织的龙爪也因剧中人物的身份不同而有区别。除了身坐龙位的皇帝应穿五爪蟒袍外,其他人物只能穿四爪蟒袍。

再如,戏中规定,表示身份高、气派大的人物应穿红色蟒,像《黄鹤楼》《甘露寺》里的刘备,《击鼓骂曹》《阳平关》里的曹操都是。可是刘备在《连营寨》哭灵唱“孤王也穿白绫袄”时,就应脱去红蟒换白蟒。此外,一直穿黑蟒的包拯,演《铡判官》下阴曹一场戏时,就得改穿白蟒,表示阴阳颠倒。

又如,戏里规定威武人物穿绿蟒,如《潞安州》里的陆登、《斩经堂》里的吴汉、《大兴梁山》里的关胜。可是,《二进宫》里的杨波和《审头》里的陆炳两个文官也应穿绿蟒,因杨是兵部侍郎,陆坐锦衣卫大堂,职位都是文中带武的缘故。

台上不能卖阔,服装破旧一些没关系,决不能图新丽、华艳,不管人物身份而离了“谱”。演员应遵守“宁穿破,不穿错”的艺诀,该穿蟒的不能穿官衣,该穿素的不能穿花的。一旦穿错了,就破坏了剧情、人物。

著名京剧演员郑法祥,过去在上海齐天舞台演连台《西游记》时,有一次资本家黄楚九为了以华丽的行头招揽观众,买了全新的孙悟空服装,因为不符合所扮演的人物,郑一件也没穿,宁穿旧的;表演艺术家盖叫天成名之后,蜚声南北,但演武松这一角色时,仍穿一身旧的青褶子、衣裤,始终从武松这一特定人物出发,从不炫耀演员本人。这种从人物出发,忠于艺术,对艺术负责的精神堪称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