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京剧髯口
2025年09月28日
三、京剧髯口
髯口是戏曲中各式假胡须的统称,又叫“口面”。演员化妆挂的假须,用牦牛毛或人发制成,近年来在技术上进行了革新,采用尼龙作为原料。以铜丝做钩,挂在耳朵上,有夸张人物两腮和颏下部分生理特征的作用。演员利用髯口做种种身段动作以刻画人物的情绪、性格,并因此形成髯口功。髯口功是指戏曲老生行演员利用所戴髯口表达一定情绪的技巧,如甩髯、掏髯、理髯、抖髯、挑髯、搂髯、卷髯等。
髯口还可以通过其形状、样式、长短、疏密及颜色来表示剧中人的年龄、身份、容貌和所处的境遇。
髯口根据年龄分黑、黪(灰白)、白三色,个别容貌和性格怪异的角色有挂红色或紫色的。
一字髯:短须成“一”字形的髯口。如《铡美案》的马汉。
二挑髯:唇上两撇胡须成反“八字”向上挑起,多用于二武丑。如《连环套》的朱光福戴黑二挑,《三盗九龙杯》的杨香武戴黪二挑。
三绺髯:髯口的一种,分三绺,多用于老生。如《群英会》中的诸葛亮戴黑三,《空城计》中诸葛亮戴黪三,《鱼肠剑》的伍员戴白三。
丑三髯:三细绺,但较三髯细窄,多为丑角用。如《小上坟》的刘禄景。
五嘴髯:吊搭的两腮加上两撮胡须,有黑白两种,丑行用。如《女起解》的崇公道戴白五嘴。
扎髯:卷曲的短须,形似满,但露出口部的髯口,用于净角。如《野猪林》的鲁智深、《芦花荡》的张飞戴黑扎,《造白袍》的张飞戴黪扎,《杨门女将》的孟怀远戴红扎。
吊褡髯:唇上两撇成八字须,颏下悬一撮胡须,可以晃动,丑行用。如《群英会》的蒋干。
满髯:将口部完全遮住成片形的髯口,老生、花脸都可用。如《霸王别姬》的项羽戴黑满,《打渔杀家》的萧恩戴黪满,《四进士》的宋士杰戴白满。
此外还有二涛髯、八字髯、翻八字髯、白四喜髯、白五撮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