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龙套表演程式

二、龙套表演程式

龙套上场、走场、下场的程式都非常丰富。

1.上场的程式主要有:

站门、大摆队、小摆队、大八字站门、一字上(一条鞭上、一条边上)、双一字上、斜一字上、斜门上、挖门上、倒挖门上、两边上、圆场上、二龙出水上(两边冲上、碰头)两边抄上、双进门、骨牌队上(骨牌对上)、倒脱靴上、搭轿上、夹饽饽上、正一字上、跑过追过走过上、擒住上、救回上。

2.走场调度的程式主要有:

归里、归正、合龙口、太极图、领起圆场、归后正一字、归一条边、归小边斜一字、归大边斜一字、一翻两番、正领里挖门、倒领里挖门、扯四门、扯斜门、鹞儿头会阵、龙摆尾、推磨斜胡同、斜门归一字、领起反圆场、十字花、走蛇蜕皮、亮顺风旗。

3.下场的程式主要有:

套门(插门、领起下、领下)、反套门(倒套门、倒插门、倒领下)、一字退下、斜一字下、一条边下、一窝蜂下、两边下、两边翻下、两边抄下、两边冲下、双进门下、斜门下、双斜门下、倒卷帘下、倒脱靴下、翻倒脱靴下、二龙出水下、钻烟筒下、龙摆尾下(卷席筒下)、骨牌队下、夹饽饽下、圆场下、跟下、窝下、搭轿下、摆队相迎下、跑过追过走过下。

除了演员以形体动作所发挥的表演以外,“龙套”在戏曲景物中的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龙套”,是由演员组合成护卫的形式,以显示帝后、将帅、各级官员等不同身份和地位。同时,又因为他们的服饰、扮相,手持道具的不同,以及他们站立的部位和排列组合成不同的场面,可以显示不同的环境特色。所以“龙套”也成为构成场景的重要成分,同“切末”一样起了构成环境的实质功能。而且由他们在戏曲舞台上所形成的不同队形排列与运动,又可以形成不同场景的变换。如:两队敌对双方的士兵,分别于舞台的上下场门以“二龙出水”的动作列队出场,造成两军对垒的敌对阵势,构成作战的战场环境等等。

如此灵活的舞台,虽没有西洋剧那样华丽的布景及道具,但却经由演员的唱念、情绪的表达、过场、布景的转换、音乐节奏、龙套的变化等等,更换了地点与时空,这不禁令人赞叹祖先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