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旦行
二、旦行
旦角,是京剧行当中最为绚丽多姿的一个行当,历来以唱腔的柔美、做派及扮相的优雅而引人注目。京剧中把女性统称为“旦”,其中按照人物的年龄、性格、表演特点又可细分为许多行当。传统戏曲中有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上至皇后贵妃,下至大家闺秀、小家碧玉、风尘女子,有的娇柔妩媚,有的骁勇刚强,这些统统属于旦行。各剧种都涌现了一批旦行的表演艺术家,像京剧的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就享誉海内外,深受人们的尊重和喜爱。
京剧旦行的化妆(除老旦),色彩上红白分明,并采用吊眉、贴片等京剧特殊的化妆方法,使眉眼显得炯炯有神,脸部轮廓清晰,有强烈的女性美和装饰美。这一点无论青衣、花旦、花衫、武旦、刀马旦都是如此。京剧旦行(除老旦)不管是青衣、花旦还是武旦、刀马旦,都使用假声发音,也叫小嗓子,表现女性特有的甜美清脆的声音特色。
旦行大致可分为老旦、青衣、花旦、武旦等基本类型。武戏中有武旦和刀马旦。四大名旦当中,梅兰芳、程砚秋都属于青衣,荀慧生属于花旦,而尚小云实际上身兼数行。一般来说,青衣以唱为主,花旦念占较大比重,而刀马旦、武旦以打为主。尚小云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唱、念、做、打并重,每一样都很擅长。在表演当中,也是唱、念、做、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前一场唱,下一场念,再下一场打。
旦行的第一大类叫“老旦”。老旦是指在剧中扮演的老年妇女、高龄女性。为突出老年人的特点,走路迈一种沉稳的横八字步,服装色调为色彩偏暗的秋香色、墨绿色,演唱用真声表现。生活中人们称老太太为黄脸婆,一语道出了老年妇女的肤色特征,因此京剧舞台上的老旦,基本不化妆,不上厚厚的白色底彩,更不用红色油彩,以示与青年女性不同的肤色特点。同是老妇,为显示不同的年龄层次,也像老生一样,以头发色彩的白、灰、黑作为象征性的区别。老旦行中也有贫富的悬殊,主要体现在服饰方面。如《钓金龟》中的康氏穿的是粗布裙袄;而《杨门女将》中的佘太君的衣着却是描凤绣龙,表示有一定的品级,有相当的身份地位,当她百岁挂帅时,头戴特制的老旦帅盔,身着湘色的老旦蟒,俨然是一位威风凛凛的巾帼老英雄。老旦是旦行中唯一用本嗓演唱的行当,以唱工为主兼及做工,念韵白。但不像老生那样平直、刚劲,而应该像青衣那样婉转迂回。如《钓金龟》中的康氏,《赤桑镇》中的吴妙贞,《望儿楼》中的窦太真,《遇皇后》《打龙袍》中的李后等,都属于唱工老旦,专门以唱工为主;而《清风亭》中的贺氏,《西厢记》中的崔老夫人,《李逵探母》中的李母等都属于做工老旦。
因这个行当的许多角色由于生活贫困,衣着朴素,表演中往往要穿一件黑色的戏衣(即青褶子),所以就把这个行当统称为“青衣”,也叫“青衫”。如《窦娥冤》中的窦娥,《秦香莲》中的秦香莲,《汾河湾》中的柳迎春,《武家坡》中的王宝钏,《春秋配》中的姜秋莲,《伍子胥》中的浣纱女,《法门寺》中的宋巧姣,《四进士》中的万氏,《铁弓缘》中陈秀英的母亲,《串龙珠》中的花婆,《审头刺汤》中的雪艳,《四进士》中的杨素贞等等,都是典型的青衣角色。有些戏中的旦角虽然生活并不贫困,衣着也较华丽,但性格正派持重也属于青衣行当。如《二进宫》中的李艳妃,《凤还巢》中的程雪娥,《西施》中的东施,《宇宙锋》中的赵艳容,《宝莲灯》中的王桂英,《状元媒》中的柴媚春等,也可看做青衣角色。青衣的表演庄重娴静,秀雅柔婉,以唱工为主,动作幅度比较小,行动比较稳重。念白都是念韵白,一般不念京白,而且唱工相当繁重,但有的青衣戏的做工成分也并不轻。一般说来,青衣的唱腔旋律优美,细腻婉转。
旦行的第三大类叫“花旦”。从服装上来说,花旦都是穿裙衣裳,即便是穿长衣裳也绣着色彩鲜艳的花样。从年龄上看,都是扮演青年女性、小家碧玉、丫鬟使女一类角色,天真活泼或放荡泼辣的青衣妇女。在表演上注重做工和念白,在说白上是以京白为主。例如《红娘》中的红娘。在衣着上较青衣花俏一些,样式也多一些。她们有时穿裤袄,有时穿裙袄,也有时穿带长袖的衣服。花旦这个行当,最主要的特点是看角色的性格特征。花旦都表演年轻活泼、敏捷伶俐而情感外向的女孩子,如《铁弓缘》中的陈秀英,《花田错》中的春兰等。因为她们常常表演爽朗明快的人物,因此较多用京白,表情做工较细腻。京剧花旦中还包括闺门旦、玩笑旦、泼辣旦。闺门旦都扮演大家闺秀和比较稳重的小家碧玉,唱做并重,如《春秋配》中的姜秋莲,《凤还巢》中的程雪娥等。玩笑旦都在喜剧和闹剧里扮演打闹、说笑的角色,以风趣、诙谐为特色,如《一匹布》中的陈赛花,《打面缸》中的周腊梅,《小过年》中的王小二妻等。泼辣旦专演性格泼辣、放荡不羁的女性,如《坐楼杀惜》中的阎惜娇,《翠屏山》中的潘巧云,《挑帘裁衣》中的潘金莲等。
旦行的第四大类叫“武旦”。武旦相当于生行中的武生,扮演的是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在戏中有开打场面的角色行当,装扮和武生差不多,她们多在剧中扮演女侠、女将甚至女仙、女妖等。武旦角色着重武打,做工、念白也很重要,而演唱的成分一般较少。如《虹霓关》中的东方氏,《泗州城》中的水母娘娘,《武松打虎》中的孙二娘,《扈家庄》中的扈三娘,《打焦赞》中的杨排风,《青石山》中的九尾妖狐等。武旦还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短打武旦,穿短衣裳。这类的武旦,一般不骑马,重在武功,重在说白,还有一种特殊的技巧,就是打出手。一类是长靠武旦,就是妇女也穿上大靠,顶盔贯甲。这样的角色,一般都是骑马的,拿着一把尺寸比较小的刀,所以有个专门名词叫“刀马旦”。刀马旦和武旦也有一些区别。刀马旦一方面要有很好的武功,同时还得长于做工,而且有时候说白、工架都很重要。
京剧旦行里还有一个重要的行当叫“花衫”,是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行当,这是一种集唱、念、做、打并重的旦行,也就是说,它集中了青衣的端庄严肃、花旦的活泼开朗和武旦的武打工架。早期的京剧里只有青衣和花旦,没有花衫。花衫的创始人是王瑶卿。他创建的花衫行当,在表演时有唱、念、做、打,再加上后来出现的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将京剧旦行表演艺术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著名的花衫戏,有荀慧生的《香罗带》《霍小玉》《杜十娘》《荆钗记》《鱼藻宫》《红楼二尤》;程砚秋的《红拂传》《沈云英》《碧玉簪》《风流棒》《赚文娟》《梅妃》《花肪缘》以及《英台抗婚》等;梅兰芳的《花木兰》《太真外传》《西施》《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廉锦枫》《樊江关》《洛神》《天女散花》以及《穆桂英挂帅》等;尚小云的《谢小娥》《乾坤福寿镜》《汉明妃》《林四娘》《墨黛》《摩登伽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