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京剧化妆

第二节 京剧化妆

京剧的化妆在人物造型方面占有重要位置。据有关的史书记载和出土文物考证,北齐的兰陵王勇武善战,但因为自己的面貌不甚凶猛,不足以威吓敌人,特制了一种面具,上阵时戴在脸上,因此经常获胜。唐朝时,皇宫内特编排了一种名为《兰陵王破阵乐》的舞,舞时戴面具,极为人所喜爱。五代十国时,将面具假脸画到艺人的脸上,其时,涂面化妆已相当流行,只是还没有形成固定的表演形式。据宋杂剧、金院本所载,涂面化妆在宋、金时期已形成了两种基本形式:素面化妆,花面化妆。素面化妆是在演员脸上略施粉黛,描眉画眼,以美化人物,此种化妆又称“本脸”或“洁面”“俊扮”。花面化妆是用色彩、线条和一些图案花纹改变扮演副净、副末演员的本来面目,以达到剧情所需要的艺术效果,其主要色彩是白(粉)和黑(墨)两种,所以又称为“粉墨化妆”。至元杂剧时,吸收了宋、金杂剧中的素面、花面化妆,在演出实践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化妆形式:素面化妆(正面人物)、花面化妆(反面人物)、勾脸化妆(性格豪放的正面人物)。勾脸化妆是元杂剧在化妆上的一个创举,开创了后世戏曲脸谱中整脸谱式之先河。花面化妆这种贬多褒少的含义一直延至后世戏曲脸谱化妆中。大致是脸上一勾花样,其人必有可议之处,好的则是果敢义烈,粗莽勇壮;坏的则是凶狠残暴,阴险奸诈,无所不有。无论好坏,皆为非平常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