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银圆 中国近代机制币珍赏(修订版)》简介
《百年银圆 中国近代机制币珍赏(修订版)》这本书是由孙浩创作的,《百年银圆 中国近代机制币珍赏(修订版)》共有292章节
1
前 言
回首望长安 往事不如烟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用这一名句来形容中国银圆的兴衰与其集藏、研究是非常贴切的。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华夏文化的悠久性与独立性...
2
壹 清代银圆地方篇
...
3
1 广东省造银圆<sup></sup>
广东是中国最早设厂以专用造币机器生产仿西式钱币的省份,率先打破了传统的浇铸法的造币工艺,改变了千年以来以重量及成色计价的银锭形制,创造了以枚(圆)计价的中国银圆...
4
中国仿西式银圆的肇始 广东钱局设立
光绪十三年正月二十四日(1887年2月16日),两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拟以新法制造银铜钱币,勘地建厂后将之命名为“广东钱局”。机器设备购自于英国伯明翰的喜敦父子工厂...
5
七三反版系列银圆 开创中国钱币新局面
张之洞在奏请机器造币时拟定的银圆主币重量为七钱三分,钱币正面中间是汉文和满文的“光绪元宝”四字,背面是蟠龙和“广东省造”、“库平七钱三分”字样,正面外圈刻上英文...
6
七二反版系列银圆 功亏一篑
广东钱局在七钱三分系列银圆发行不畅后,将“一圆”主币的重量由七钱三分减为七钱二分,其余面额依序递减。币模是在英国伯明翰造币厂原来所提供的模具基础上略加修改而成,...
7
光绪元宝七钱二分正式发行
洋文与汉字同列于银圆一面招致了若干批评,认为商民辨识不易,故当局以体制不合为由,将“广东省造库平七钱二分”10个汉字改列正面,于光绪十六年四月(1890年5月)...
8
宣统元宝 改朝换年号
I-1-10 宣统皇帝1908年12月12日登基,广东造币厂发行“宣统元宝”银圆,除换帝号外,没有明显差异,但只发行“一圆”及“二角”两种 清德宗于岁次戊申的光...
9
喜敦版与普通版
广东初造七钱二分正版系列大小银圆时,乃利用喜敦厂提供的制模工具改刻币模,故保留了许多原来的形态。后因模具的损耗,部分字模冲头只能自行雕刻,故使以后生产的出现变化...
10
“广东寿字壹两”——中国第一枚机制纪念币
自古以来,中国的币制就不太讲究,动辄实行权宜措施,加上史料的散失与不公开,使得今人在考证时常遭遇困难。譬如新皇帝登基,以新年号铸钱,背改镌如“大清一统”、“天子...
11
2 湖北省造银圆
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创办了中国首家机器造币厂后,却在量产前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奉命调任湖广总督。他在湖北大力推行洋务运动,除创办新式教育,也编练新军,开办...
12
推行洋务运动 湖北造新式银圆
湖北银圆局创始时规模不大,所用的印花机厂牌为德国甘拿秘(Knape)。初期只有员工50人左右,由日产能仅万圆上下来看,至多只有2台印花机。产量甚低,行用不广,主...
13
流通银圆大珍——“湖北本省”
I-2-02 图示大名誉品“湖北本省”七钱二分,为所见品相最佳者。此枚在1978年11月澳大利亚Spink主办的“近代中国硬币”拍卖会上,以12500美元成交。...
14
双龙图案之“湖北壹两”
银圆虽然广泛流通,但是尚无法取代银两根深蒂固的地位,许多大宗收支,仍须折算成银两。而朝廷内外对银币计圆还是计两的争论始终没有定论。原本是开明派的张之洞,在这场争...
15
湖北省造宣统元宝
光绪皇帝驾崩后,新帝继位改元“宣统”。次年湖北省所造银圆即改为“宣统元宝”。除年号变更外,其余不变,但面额只有七钱二分、一钱四分四厘(二角)及七分二厘(一角)3...
16
宣统三年湖北省造大清银币壹角
清政府整顿全国币制、裁撤各省造币厂之时,鉴于幅员辽阔,各地造币厂非天津总厂所能应付,故保留鄂、粤、川、滇四处为分厂,同时新设计的“宣统三年”系列大清国币定案并交...
17
湖北龙银知多少
清代鄂局所造龙银,据海关资料统计,1895年至1901年生产主币“一圆”7659902枚及价值6524346圆、数量超过5600万枚的各面额银辅币。此后至民国成...
18
湖北省造光绪元宝银圆铜样
存世有湖北省造光绪元宝银圆铜样5种一套,此非开办时所造。光绪二十五年清政府筹设京师银圆局时,召鄂局人员协办,当时湖北银圆局特制红铜样币呈送北京“以示无须赁用洋匠...
19
3 北洋造银圆
北洋,这一中国近代史上响当当的名号,乃泛称并非实体。要解释北洋,得先解释北洋大臣。话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增多,涉外事务频繁,清政府乃于咸丰十一年(186...
20
北洋机器局 兵工厂兼造钱币
I-3-01 北洋机器局造光绪二十二年壹圆,是中国最早在币面上标示“壹圆”面额的银圆,仅制作了3000枚,大珍。图为2007年北京诚轩秋拍出品,以总价人民币39...
21
中国最早标示“壹圆”面额的银圆
北洋机器局开初所造银圆的特点是采用圆、角计数制面额,与其他省份的两、钱计重制面额不同,可惜发行时间很短,仅有光绪二十二年、二十三年、二十四年3种。其中,光绪二十...
22
为何光绪三十四年版北洋造大洋数量特别多
光绪三十四年版的北洋造“一圆”银币原本数量就不少,并非稀见。北洋银圆原本只在黄河以北地区较为通行,但辛亥革命以后,因清政府派兵镇压,调动大军的话,必须要携带巨额...
23
造币厂中的天津三局
天津,位于华北平原东部,滨临渤海,简称津,别名津沽、津门等。早称“直沽”,明永乐二年(1404年),改称天津,即天子渡口之意,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筑城设...
24
4 江南省造银圆
所谓的“江南省”,是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占领南京,将南京改名为江宁后设置的行省,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和安徽省,为当时最富裕的省份之一,清初其赋税占全...
25
虚无飘渺间的江南省
江南银圆是设置于别称金陵、简称宁的南京的江南造币厂在开办之初制作的。该厂全名为“江南铸造银圆制钱总局”,设备于光绪二十二年向当时尚未更名的喜敦造币厂订购,计划日...
26
风华历久弥新之“老江南”
I-4-01 镜面老江南“五角”,2011年1月纽约CNG拍卖会出品 在众多年份的江南龙银中,以俗称“老江南”的一版最受青睐。这头版生产的银圆与后来所造最大的不...
27
江南特色 干支纪年
到乙巳年(1905年)止,币铭“光绪元宝”的江南银圆计有无干支(老江南)、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及乙巳等9种。宣统朝后仅制作了“二角”、“一角...
28
江南银圆上的“HAH”记号
I-4-15 辛丑年生产一段时间后,币面开始加上“HAH”英文,早期的无英文版较少 I-4-16 辛丑“HAH” I-4-17 辛丑“HAH”也分大小 I...
29
甲辰龙洋为何多
I-4-23 甲辰版产量大,版式也多,币面仍然保留“HAH”、“CH”等英文,背面“7”前有点 I-4-24 甲辰旁有点(左)及无点(右) I-4-25 甲...
30
江南宣统元宝
南京造币厂在宣统年间仅生产少量的“二角”及“一角”两种小洋。币制改革后,新国币图案统一由中央颁布,“宣三”银币虽大量生产,但宣统年号的江南小洋产量不多。武昌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