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荒马乱间筹备的金币样

兵荒马乱间筹备的金币样

为挽救颓势,国民政府实施“币制改革”,并于民国37年(1948年)8月23日发行金圆券。法币每300万圆折合金圆券一圆,以金圆为本位币,每圆法定含金0.222 17克。金圆券发行额在10月底前尚未超出原定的20亿圆,故初期的确暂时稳住了市面金融,但之后兵败如山倒,金圆券改革终以惨败收场。当局在军事上连番失败,9月济南,10月锦州、长春,11月沈阳等战役以及12月关键性淮海会战的惨败,宣告军事上大势已去;而金融上入不敷出又无法获得外部贷款援助,债台高筑之下,金圆券在极短的时间内重蹈了法币滥发的覆辙,发行额在1949年1月底暴增至200余亿圆,至4月底南京失守时已达到了以兆计算的天文数字,物价较币改初期已膨胀100万倍。当时财政山穷水尽,收入仅及支出的5%~10%而已。且美国特使马歇尔调停国共和谈失败,于1947年1月返美任国务卿后致力推动复兴欧洲的“马歇尔计划”,并停止对华援助,不打算对摇摇欲坠中的国民党政权伸出援手。金圆券币值一落千丈后即告崩盘,而民众也纷纷自行开始使用银圆,除上海的中央造币厂在1948年11月恢复生产银圆外,各省亦自行筹银制造。银圆虽可通行,惟数额较大时,要用金条才能应付。在此兵荒马乱的动荡时期,中央银行曾规划制作新版金银币多款,但均未发行,其中特别在1949年间以银、铜试制多种金币样,但因局势的剧变无疾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