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地区对西方接触较早,17世纪初,荷兰与西班牙商人先后侵入台湾,输入了各式各样的西方银圆,因此台湾清代文献中常见“番银”、“佛银”以及“鹰银”等。台湾极少使用大陆通行的五十两重大型元宝,缴纳税款或交易买卖,多使用小型银货。即便是当时与台湾联系密切的福建,也只通行十两重的闽锭。清初时官方文献上用的都是计重的“银两”,民间则以论枚计算的番银为多;到乾隆年间,使用计重纹银的已寥寥无几,咸丰年因海禁开放,“番银”更为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