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光绪银圆——“丁未大清银币”

末代光绪银圆——“丁未大清银币”

光绪三十三年三月,度支部以“一两银币,与各省旧铸龙圆,重量不同,奏宣以来,外间多以为不便使用。……东西各国通用银币,其形式重量,大半相类,盖过小则价值太轻,过大则难于携带”等理由,奏请“因民所利,则下令如流水之原,似不如改从七钱二分之制,以便推行。……如蒙谕允,即由臣部饬令总厂先行试铸,以备应用”。

奏准后,造币总厂依此试制通用银币一系列,面额计壹圆、伍角、贰角及壹角4种。主币的设计上,仅将丙午“中”字系列外圈的水波纹饰缩小,去除部分文字,改岁次为“丁未”及改单位为“壹圆”,此版数量稍多,根据光绪三十三年七月初九日(1907年8月17日)度支部尚书载泽等《进呈新铸通用银币及议定成色分量章程》奏折所记载,当时呈样币是400套,实际制成者当不止此数。

惟此时主张“两制”的大臣如张之洞、袁世凯纷纷竭力反对。在各方意见不能统一的情况下,原本主币重量定在七钱二分的币制再度搁浅,甚至出现了扭转的情势,光绪三十四年九月颁布上谕“着即定大银币一枚计重库平一两,又多铸库平五钱重银币,以便行使……”,然而,次月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双双驾崩,“丁未大清银币”成了光绪朝的末代银圆。紧接着主张“两制”最积极的张之洞也在翌年(宣统元年)去世,一两银币的推动后继无人,拉锯多年的“圆两之争”就悄悄地画上了休止符。

II-2-10

“圆制”的“丁未”大清银币系列龙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