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8年袁世凯像嘉禾金币
1919年(民国8年)天津造币厂以原民国3年袁像系列银圆的图案为原型,再度尝试发行金币,制作面额为“拾圆”及“贰拾圆”金币两种,由当时财政总长曹汝霖负责此案。1920年11月曾拜访天津总厂的伍德华对此记述颇为详细,被耿爱德引用于《中国货币论》内,其译文为:“此币非临时纪念性质,盖其时当局确有制发金币供应市面流通之计划。惟嫌发行过早,事前筹划未能周详,故结果如昙花一现,旋即消灭。此币所造不多,出厂后即由政界、银行界及收藏家搜括一空,绝未能在市面流通。”

VI-4-01
民国8年袁世凯像贰拾圆金币。正面自民国3年袁像银圆的图案修改而来,背面仍用嘉禾图案,两面皆有边饰花纹

VI-4-02
民国8年袁像拾圆金币
李伯琦《中国金币考》有载:“民八十圆、二十圆金币两种,均民国八年总厂铸,亦鲁乔奇雕模,用美国币制花纹,与一圆袁像大圆相同,惟面背四周,多汉文边耳。某年,《晶报》载袁寒云所纪,谓民八十圆金币正面与洪宪金币同一模,大谬。民八十圆金币,不特较洪宪金币多汉文边,且袁像亦较小多多矣。”“依据币制例,可完全称正币者,惟民国八年十圆、二十圆金币耳。是时与日本有币制借款之议,名为币制借款,实则供安福系之用。不得不略事鼓铸,掩人耳目。嗣借款之议未成,金币亦停铸。所成者十圆八十枚、二十圆四十枚,徒供世人把玩耳。”
笔者比较,此两种金币之袁像是采用二角与一角银币的冲头,而非洪宪小飞龙金币的袁像,故“较小多多矣”。其所提到的袁寒云,是袁世凯次子。
事实上,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参战各国大多是实施金本位制的主要国家,为了筹集庞大的军费,各国纷纷发行不兑现的纸币,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金本位制于是开始瓦解。战后直到1929年发生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的一段稳定时期内,各国曾企图恢复金本位制,但由于金币流通的基础已被削弱,无法恢复如前。北洋政府在发行这两种被认为是最典型的金本位金币时,金本位制已经式微。用一句商界的话来说,民国8年袁像金币在上市前就已是过时的产品;但若是为了敛财或派系私利而发行,那就另当别论了。

VI-4-03
拾圆金币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