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造币厂及“甘肃版”袁像银圆
2025年10月14日
甘肃造币厂及“甘肃版”袁像银圆
造币厂的设备是孔繁锦早年设厂时向湖北汉阳周恒顺机器厂购入的,技工也在汉阳招募。1928年,国民军掳获凉州镇守史马廷骧的200万两白银,有了本钱后开始制造银圆,造币厂建在兰州萃英门的甘肃机器局旁。模具由江西人陈发坤按民国3年版“袁大头”的形式雕刻,以过去没有机器造币厂的偏远地区来说,技术可说十分高明。
甘肃造币厂生产的民国3年版“袁大头”,版式与其他地区出品有明显差异,主要是肩章部分类似民国10年版“袁大头”,背面嘉禾亦有区别,泉界习称“甘肃版”。其重量、尺寸虽然与规定相近,但成色较低,仅含银82%,后来逐步减少竟降至70%,因此并不受商民欢迎。据记载,美国传教士在20世纪20年代末赴甘肃敦煌时,“该地仍习惯以银锭切割作为货币使用,银圆虽通行,但非全盘接受。本国龙银遇上香港站洋时要贴水,‘袁大头’则普遍受到欢迎,其中以民国3年版价值最高。当孙中山像银圆出现时,这个戈壁小镇完全不愿接受,认为新总统像银圆的头像太小,毫不出色。除了嫌头像太小之外没有听到其他解释,只是没有人用。”另1930年左右,甘肃厂亦曾代制“藏洋”卢比,尺寸约半圆大小,据说其上肖像为宣统皇帝,但实际上与四川卢比上的光绪像无多大出入,其较明显的差别在头大颈短、帽顶有珠饰,重量稍轻而含银仅50%。因掺铜太多会露出铜色,俗称“红洋”。

IV-6-01
甘肃版“袁大头”。肩章部分类似民国10年版,背面嘉禾亦有区别,俗称“甘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