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局的创始

京局的创始

京局开办时的造币设备来自奉谕停办的浙江银圆局,浙局向德国购得的机器被拆卸运至北京,成立“京都制造银圆局”。此事除了《议铸铜元银圆奏疏择要》、《海关十年报告书》有记载外,在英国皇家造币厂及美国造币厂年报中均有提及。1899年9月9日的英文《京津泰晤士报》(Peking&Tientsin Times)刊载:广东钱局主管爱德华·韦恩被推荐担任总管进行京局的建厂规划。同年12月2日,《京津泰晤士报》报道机器已运达京师。由于资料散失,京局的地理位置未见文献,根据当时外国驻华人员的回忆,是在东交民巷使馆区内的中国通商银行北京分行旁。

另据英国伯明翰造币厂档案记载,清廷驻英大臣罗丰禄在1900年3月6日与该厂签约订购“北京帝国造币厂”(Imperial Mint at Peking)用机具,此造币厂当然就是京局了。合同金额为3502英镑,半数于订约时预付,订单包括1座蒸汽机、6台轧片机、10台车床、1台四号印花机及杂项设备。所谓四号印花机是可压印“一圆”主币的大型机器,另在3个月后追加车床至16台。这是韦恩到任后评估厂内设备有所欠缺需增添若干而向其老东家订购的。此外,币模委托其家族中曾雕刻中国第一套机制银币广东七钱三分反版模具的艾伦·韦恩担纲。

所添购的设备合同中规定于1900年8月6日前交运,延误将被罚款。惟当时北京陷于战火,京局亦已被毁,机器运到也无法交付使用,故机器的去向不明。若是在天津上岸后存仓栈,最可能的结果当是1902年北洋银圆局开办时被征用了。

I-13-01

与“京局龙”极为相似的龙袍上的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