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 法币贬值
2025年10月14日
抗战胜利 法币贬值
自1935年(民国24年)11月4日起国民政府放弃银本位制改行法币政策后,中国正式走上以纸钞为主币的管理通货制之路。由于实现了币制的统一,至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前物价仅有轻微上涨,工商贸易均转趋繁荣,法币政策堪称成功。抗战期间,战火波及皆为较富庶的省份,除沿海港口全数失陷不能收取关税外,沦陷区亦无税可征,各地的税收也都锐减,军费及各项开销则极为庞大,物价上涨自难避免。至解放战争时期,情况并未有好转,通货膨胀更严重至无法收拾的地步。以发行额而言,抗战前法币发行约14亿圆,胜利时已是5 500余亿圆的惊人数字,8年暴增400倍。以汇率来说,抗战爆发以前,1美元可兑法币3圆4角,官价与市价同;抗战胜利时官价为20圆而市价已到439圆,1948年(民国37年)8月官价暴跌为12 000圆,而市价到了令人咋舌的48万圆。若以黄金计,抗战初期每市两合法币100圆,其余同期分别是17.5万圆与6亿圆,涨幅高达600万倍,法币形同废纸,信用无力维持。有关法币及金圆券之发行情况,因数据来源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上数据来自前“中央银行国库局”副局长党恩来(宇平)1983年在台北《钱币天地》杂志所发表的《中央银行钞券发行史料》系列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