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驶得万年船

小心驶得万年船

有唐一代,众多的王侯将相中,郭子仪是我最喜欢、最佩服的人物之一。

郭子仪对大唐李氏政权有再造之功。他力挽狂澜,先是于公元757年收复长安,平定安史之乱。公元763年,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入侵,长安失陷,又是郭子仪立马横刀,再次将长安收复。两年后,吐蕃、回纥又再蠢蠢欲动勾结内侵,郭子仪单骑驰往泾阳,凭一己之力说退回纥,并将兵击退吐蕃。因此显赫战功,郭子仪被尊称为“尚父”。

在这里不想多谈郭子仪的战功、军功,我倒对他“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的人生智慧更感兴趣。

大唐王朝对郭子仪不薄,慷慨地封他为汾阳郡王,并赏赐他无数的田产和豪宅。郭子仪所住的王府就坐落在长安城亲仁里。奇怪的是,王府大门终日敞开,门口不设保安亭,也没有保安人员,任人随意进出,从没人加以盘査、拦阻。

有没有搞错?堂堂王府和市集有何分别?!

郭子仪有位老部下将要到基层任职,离开长安之前,专程到王府向首长辞行。他没有登记身份,也没亮什么证件,就昂首径直走进王府。进到府内,眼前所见让这位老部下目瞪口呆。但见郭夫人与女儿正在梳妆打扮,战功赫赫的郭子仪则站在一旁伺候。母女俩一会要他拿个梳子,一会又要他帮忙拿洗发油。郭子仪呢,被指使得忙前忙后,但没有半点不耐烦的神色。不知内情的人,还以为母女俩在使唤一个老仆。

这位老部下站在一旁看了半天,然后悄然退下。出来后,将所见当做笑话到处讲与人听。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没多久,这个笑话就传遍了半个长安城。

消息传回郭府,郭子仪的几个儿子脸上有点挂不住,屡番向老爸提出要求,将自家大门关上,不能随意让外人窥探到家中的隐私。

就为这,郭子仪决定召开家庭会议。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要敞开家里的大门吗?郭子仪问几个儿子。郭家兄弟面面相觑,对老爹的发问答不上话来。告诉你们吧,我不关上大门,任人进出,不是为了沽名钓誉,而是为了保全我们一家的性命。郭子仪语重心长地说。

不至于吧?老爸这样说,孩子们听后大吃一惊,但实在是不明就里。郭子仪解释道,我们家现在承受这么重的皇恩,如果有人瞎猜测,说我们整天关闭大门,不知在家里搞些什么,我们说得清楚吗?再说我带兵多年,难免得罪一些小人,如果他们乘机胡说八道,造谣诬陷,我们一家如何安生?敞开家里的大门,就是表明我们光明磊落、坦坦荡荡啊!

说出这样的理由,当然让人心酸。卸磨杀驴、鸟尽弓藏,这一类的事在那年头还少吗?郭子仪未雨绸缪,从最坏处着想,无非是为了保全子孙,保全家人。这是无奈的选择,也是智慧的选择。唉,指挥得了千军万马,可有时就是绕不过小人挖的坑啊!

有一年,有人盗挖了郭子仪父亲的坟墓。中国人讲究慎终追远,被人盗坟既坏了风水,也事关一个家族的荣辱。官府接到报案后马上勘査、搜捕,但最终一无所获。许多人认为是太监鱼朝恩唆使他人干的,因为鱼朝恩一直忌恨郭子仪。唐代宗对此也很关心,有一天郭子仪入朝,唐代宗遂向他了解详情。郭子仪一听天子垂询,即刻痛哭流涕道:“我长年带兵,却不能禁止残暴行为,许多士兵挖掘别人的坟墓。今天挖到我头上,这是苍天在惩罚我,不关乎人事。”

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郭子仪表现出的理性让人钦佩。是啊,谁能证明是鱼朝恩唆使他人干的呢?况且,鱼朝恩这人因拥戴有功,圣眷正隆,被封为冯翊郡公。如果郭子仪因此私事而与他撕破脸皮,后果甚难预料,明智的的办法只有隐忍不发。还有一次,鱼朝恩不知道出于哪一搭,突然邀请郭子仪同游章敬寺。有人听说后,私下里告诉郭子仪,说鱼朝恩可能趁机对他下毒手,提醒他要多带些随从以备万一。郭子仪不置可否,那天只带了几个家僮前往。鱼朝恩前来迎接时,看见郭子仪轻车简从,十分惊讶。郭子仪将缘由坦诚相告,并表示说,如果鱼大人真有心杀自己,这样可为您省却更多的麻烦,所以只带几名随从。鱼朝恩听罢,捶胸顿足、痛哭流涕地对郭子仪说:“非公长者,能无疑乎!” 如果不是你这样的宽厚长者,怎么能不起疑心呢!不可一世的鱼朝恩彻底膺服于郭子仪。

由此观之,郭子仪除了智慧之外,剩下的就是胆识。对了,还有宽广的胸襟。以下一个例子,又可以看到郭子仪的远见。

话说有一回,郭子仪生病,在家卧床休息,有位叫卢杞的官员登门探望。郭子仪听说后,马上命所有女眷一律回避,谁也不准出来,自己则单独在书房和卢杞交谈了很久。

女眷们很好奇,待卢杞走后,问为什么要回避,卢杞只不过是四品官而已。郭子仪告诉她们,卢杞现在虽然官小,但此人很有才干,假以时日必定有很好的前途。可惜的是,此人心胸狭窄,又长得丑,半边脸是青的。你们女人家爱笑,如果看到他这种长相,可能会忍不住发笑。这一笑,他会以为是在嘲笑,说不定就埋下祸根,他日一旦得志,当睚眦必报。

果然,卢杞后来做了宰相。一旦权在手,便把令来使。卢宰相将权力玩弄于股掌之间,玩到了极致,害了许多人,大书法家颜真卿就是被他玩死的。郭子仪有位孙女婿也曾落到他手里,一度被整得死去活来,但最终还是保住了小命,多少还算是给了郭子仪一点面子。卢杞其人后被写进了《唐史·奸臣传》。

郭子仪活到85岁,后人中多有做大官者。他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郭子仪所有人生智慧简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小心驶得万年船。

床头吵架床尾和。这话说的是夫妻间的矛盾。在处理儿子郭暧两公婆的吵架这事上,也足见郭子仪的谨慎。这份谨慎一样体现了他无奈的生存智慧。

因对李唐政权有再造之功,唐代宗心里有数。作为一种恩宠和回报,他来了个内部“和亲”,主动和郭子仪结为亲家,将女儿升平公主下嫁给郭子仪的儿子郭暧。

和当朝天子结儿女亲家,并不全是大光门楣之事,因为家庭的琐事如果稍微处理不慎,原本平常夫妻间的拌嘴,或者因柴米油盐酱醋茶引发的家庭争吵,很可能升级为帝国的政治风波。

居家过日子,总会有矛盾,就像牙齿免不了磕上舌头。这不,有一次因家庭小事,郭暧让升平公主心里不痛快,双方发生了口角。争吵中,郭公子口不择言,竟指着升平公主的鼻子大骂:“汝倚乃父为天子邪!我父薄天子不为!”哇,说这样大逆不道的话,这不是找死吗?小郭骂公主老婆道,你是狗仗人势,倚仗你父亲是天子,才敢在我面前张牙舞爪。你知道不,我老爸郭子仪才不屑于做什么天子,否则……

否则怎么样?说呀,说呀!这可是谋逆之罪,郭暧自知失言,吓得赶紧闭上嘴。这下让升平公主抓到把柄了,于是,她不依不饶,最后竟气愤冲出家门,飞奔回到皇宫的娘家,告御状去了!

升平公主哭得梨花带雨,唐代宗则坐在一旁怀着慈爱的眼神,平静地听完女儿的哭诉。待女儿安静下来,才轻声劝说道:“此非汝所知。彼诚如是,使彼欲为天子,天下岂汝家所有邪!”孩子啊,这你就不知道了,你老公说的可是大实话,如果你家公果真想做天子的话,天下可能真的就不是咱家的了。

身为天子,唐代宗可不是瞎说。安史之乱后,郭子仪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后又收复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几年之后,仆固怀安勾结吐蕃、回纥入侵,长安再度陷落。国难思良将。郭子仪又再次受命却敌,成功收复了帝都长安。郭子仪的英勇善战、出生入死,成为一代传奇。

国之干城,居功厥伟。与大唐的国运相比,女儿受的这点委屈算什么呢?!女儿,乖乖听话,还是早点回到夫家去吧!一番安慰之后,唐代宗委婉地下了“逐客令”。

这边厢,郭子仪回家听说后,深感大祸临头,这可是诛灭九族的罪啊!他赶紧将儿子郭暧囚禁起来,自己则三步并着两步入朝向皇上亲家叩头请罪。唐代宗是位开明的父亲,也是位开明的亲家。他扶起郭子仪安慰道:“有一句俗话说:‘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儿女闺房中的话,何必当真呢?”

亲家的一席话,说得郭子仪老泪纵横,赶紧谢恩回去。返到家来,马上找来一根大棒,捶打郭暧数十下。

小题没有大做。唉,在权力的老虎面前,由不得你不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