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说“不”的辛毗
敢于说“不”,是为官者的高贵品质,胸有民本情怀,敢于违逆龙鳞,这才是最大的忠诚。曹魏时期的辛毗就颇有胆识,和何泽、元德秀有同样的德性。
魏文帝曹丕坐天下没多久,就作出一个重大决定:将十万冀州籍士兵的家属,迁徙并充实到河南郡。
实事求是地说,曹丕这个决定有些过于操切。当时,天下苦于大旱,又闹蝗灾,百姓食不果腹,人为迁徙十万军属成本很高,多有扰民,况且还有可能扰乱冀州籍士兵的军心,万一激起兵变,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朝廷许多人士都认为这一决定不妥,反对之声昔鸟起。或许是因为初登皇位,曹丕对这些反对声音置若罔闻,且“帝意甚盛”,想必曹丕是不想因朝令夕改而损害自己作为天子的威仪。
朝中群臣还是想争取改变曹丕的决定,于是侍中辛毗和一帮朝廷大臣入宫晋见。曹丕知道来者不善,本不想安排这次君臣会,但又不好拂了众意,只好在殿里板起面孔等着。众臣一看曹皇上脸色不好,刚刚还群情激奋,突然间变得鸦雀无声,都不敢说话了。
死一般的沉寂,气氛静谧得有些瘆人。半晌之后,还是辛毗打破沉默,开门见山问道:“陛下要迁徙士兵家属,理由是什么呢?”曹丕好像有一口气堵在喉咙间,心里有意不想搭理,但一抬头看见众臣期盼的眼神,不搭理辛毗,就是等于不搭理他们,于是只好反问一句:“你认为我的决定不对吗?”辛毗回答道:“确实不对!”
看着辛毗昂扬着头,好像要与人决斗的架势,曹丕心里很生气,便怒气冲冲地说:“我不想和你讨论这件事。”皇上话已到此,作为部下的,也应见“不好”就收。但辛毗好像打了鸡血般充满斗志,仍不依不饶说道:“陛下不认为我不成才,所以将我安排在陛下身边工作,作为咨询的官员,陛下怎么能不和我讨论呢?我的话并非对我个人有什么好处,而是为国家着想,有什么理由对我发脾气呢?”
真是个神经病!曹丕心里暗骂一声后猛地站起来,准备转身退入内宫。缺心眼的辛毗,见曹丕要开溜,马上从后面追了上去,并一把拉住曹丕的衣襟,不让曹丕迈开步子。君臣之间如此拉拉扯扯,成何体统!曹丕的脸色气成了酱色,怒不可遏地一把拽过衣襟,挣脱之后快步闪进内宫。
好一个辛毗,威武啊!
事情到此还没完,曹丕躲开了,辛毗和众臣却没有散去,就这样静静地站在大殿里,等候曹丕给个说法。过了很久,曹丕又走了出来,指着辛毗说:“辛某人,你把我逼得太急了!”辛毗一听,心里乐了,心想就怕皇上您不开腔!于是,他走上一步辩解道:“迁徙民众,既失人心,又缺少粮食,所以我不得不力争。”君一言、臣一语,煞是热闹。这场君臣廷上之争最终打了个平手,“帝乃徙其半”。就是说,曹丕答应只迁徙五万人。
可以和皇帝争是非曲直,甚至可以扯住皇帝的衣襟。想想皇皇殿宇中发生的这一幕,令人不禁莞尔。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啊。
辛毗似乎就是喜欢和曹丕拧着来。曹丕常出外射野鸡取乐,有一次满载而归,他忍不住得意地对随员说:“射雉乐哉!”一旁的辛毗听到后,马上递呈上一句:“这对陛下来说,的确是件高兴的事;对我们这些臣子,可是件辛苦事。”当然辛苦啊,安全保卫、猎场选择、交通保障等,还有一件更头痛的事——千方百计确保皇上能顺利射中野鸡!
真不让人快活!曹丕一路无语。不过,他还算是个开明人,自此以后就很少出来打猎了。
辛毗也只有一个脑袋,他的屡屡忤逆圣意,我想这绝非是“出风头”“作秀”,只是以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曹魏政权的忠诚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