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艺请命的元德秀

用文艺请命的元德秀

历史上,像何泽一样执拗的官员很多。鲁山县令元德秀就不怕掉乌纱帽,敢在唐玄宗面前“露拙”,扫皇上的雅兴。

唐玄宗喜欢热闹,特别重视文化建设。五凤楼是大唐久负盛名的文化圣地。每年,唐玄宗都要帝国的文化部门在此举办一场大型的文艺汇演。有资格在这里一展风采的,大都是长安城周边三百里以内的各州县的文艺团体。每年这个时候,这些州县的刺史、县令,就会挑选本地最优秀的文艺人才,组成阵容强大的演出队伍,前来京城参与这场盛大的文艺Party。之所以不惜耗费巨资,地方官无非有两个目的:一是取悦大唐天子,求个加官晋爵;二是借此展示地方实力,提高知名度。

与民同乐,歌颂太平盛世只是唐玄宗举办这场文艺演出的其中一个目的。别忘了,李隆基毕竟是一代明主。在一片莺歌燕舞之中,他还有另一个深谋远虑:考察干部,考察政风。

公元735年,一年一度的文艺演出又如期盛大上演。此时的五凤楼被装点一新,已是彩旗飘飘,万人攒动。李隆基端坐舞台前的首长位置上,全神贯注地欣赏各州县的拿手好戏。眼前正在上演的是怀州的节目,豪华的舞台上,但见“车载乐工数百,皆衣文绣,服箱之牛皆为虎豹犀象之状”。豪华车上载着的数百名乐工,身穿绣花衣服,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连用来驾车的牛也都打扮成虎豹犀象的形状,如梦如幻。

惊艳!怀州的非凡创意和大手笔,抢夺了帝都观众的眼球,雷鸣般的掌声、呐喊声响彻全场。怀州刺史兼领队面露得意之色,本次演出的一等奖舍我其谁?!可惜的是,得意忘形的他没有注意到唐玄宗的一脸凝重。

怀州的演出在一片欢呼中结束,下一个登场的是鲁山县的节目。哇,好寒酸哦!鲁山县令元德秀派出的队伍几乎无法成形,只有数名乐工;内容也很单调,几名乐工手拉着手演唱了一首自编自导、名为《于img》的歌曲。歌曲的内容不是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哀婉的曲调里只有百姓稼穑的艰辛,歌声里还恳请圣贤之君怜恤民瘼。这是借歌舞之机,为百姓请命啊!这不是用文艺反李唐吗?观众凝神谛听。歌声停下后,现场一片寂静,空气也仿佛凝固了,在场的文武百官为鲁山县令捏了一把汗。

好在那时的唐玄宗还没有糊涂,演出结束后,他自语自言道:“怀州之人,其涂炭乎!”对鲁山县的《于img》则连连赞叹,称“乃贤人之言”。

唐玄宗为什么说怀州百姓要遭受苦难了呢?因为他们的父母官是好大喜功、喜欢讲排场之辈。为一场演出,极尽奢华之事,目的只是博取君王一乐,但这些巨额费用又从何来,还不是出在“羊”身上?不久,唐玄宗将怀州刺史贬为散官。“性介洁质朴” 的元德秀,因这一场演出,贏得了广大士大夫和百姓的钦佩。

元德秀莅事的鲁山县,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一时成为大唐帝国社会善治的成功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