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错马屁的达奚珣

拍错马屁的达奚珣

唐玄宗时的礼部侍郎达奚珣有心做小人,却拍到马腿上。他的铩羽而归,再次说明做小人也要有足够的智慧。

权力对人的诱惑很大,权力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可以为百姓做些好事,但如果私心过重,也会给权力的主人带来烦恼。

杨暄是宰相杨国忠的儿子。或许是整天的锦衣玉食让他感到日子有些无聊无趣,有一天,他头脑一热,向老爸吵着要参加明经科的考试(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荐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这些“官二代”也真是的,该吃则吃,该喝则喝,好好在家里待着就是,出来捣什么乱嘛,不是为难人吗?

好吧,只好安排杨暄考试。考试下来,果然因“学业荒陋”,分数没能及格。

一般人考不及格也就罢了,但杨暄不是一般人,谁叫他是杨国忠的儿子呢?礼部侍郎、也即本场考试的主考官达奚珣深知他的能量,得罪不起啊。为此,达奚珣伤透了脑筋,如何公布结果呢?躲在自己的书房里,达奚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烦得团团转。

你能理解达奚珣的难处吗?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暄的老爸杨国忠,是杨玉环的堂兄,因为沾了妹妹的光,也早已高高“升天”,成为唐玄宗“最心腹”的大臣。除了担任宰相外,还兼文部尚书等职务,这还只是冰山一角。他兼了许多职务,总共有四十多个。只要他的脚跺一跺,偌大的长安城也要抖三抖。

这并不是说杨国忠的能力有多强,而是“你懂的”。人们怕他,倒也不仅是因为他的众多兼职,而是因为他的脾气。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他“为人强辩而轻躁,无威仪”。说杨国忠作为朝中重臣,处事争强好胜,性情浮躁,却没有威严的仪表。但谁会认为自己不行呢?杨国忠自认为大权在握,权大能力就强,在处理国家军政大事时,刚愎自用,草率从事。更搞笑的是,堂堂宰相,有时还在朝廷上捋起袖子,对王公大臣颐指气使,以致人人惊恐,对他稍有不听话者,“皆出之”——贬为地方官,有些更惨,掉脑袋,株连全家。

终于明白了吧,为什么说杨暄参加这次考试对达主考而言是块“烫手山芋”。考虑了很久,主考官达奚珣自以为想出了一条妙计,他决定让儿子、昭应县尉达奚抚主动把结果告诉杨国忠。达县尉对老爸的话言听计从,一早就等候在杨国忠上朝必经的路旁。

远远地看到杨宰相骑着高头大马来了,达公子踩着碎步,赶紧靠了上去。通报姓名后,杨国忠心想达公子的到来,肯定与儿子考试有关,他莫非是提前来报喜?于是脸上不禁面露喜色。但达公子告诉他这样的消息:“我家大人让我告诉宰相大人,您家郎君的答案不符合程式,没有考中,但也不敢让他落选。”

达奚珣真是用心良苦,不就是想卖个人情吗?让自己儿子来的目的,就是让他混个脸熟,求得宰相对自己儿子未来前程的关照。说穿了,是另一种变相的贿赂,或者说权力的交换。

达公子说完这番话,满脸期待杨宰相的表扬,孰料,等到的却是一顿劈头盖脸的臭骂:“我子何患不富贵,乃令鼠辈相卖!” 看来,宰相大人对自己的儿子还是信心满满的一我儿子何愁不能富贵,而让你们这些鼠辈人物来卖弄!

一番劈头盖脸,吓得小达落荒而逃。回到家后对老爸说,杨国忠依恃权势,口出狂言,实在使人叹息,怎么能够与他论是非曲直呢!达奚珣一听,脸色大变,大声呵斥道:小屁孩,懂什么?!

本想送个人情,别人不买账也就罢了,还可能给自己和儿子未来的仕途埋下隐患,想到这些,达奚珣有点不寒而栗。但又有什么办法呢,毕竟胳膊扭不过大腿,他最终还得将杨公子列入优等。摇身一变,杨暄和达奚珣同朝为官,而且还后来居上。等到杨暄做了户部侍郎,达奚珣才从礼部侍郎升为吏部侍郎,但杨暄对自己升官的速度还是不满意,常与人抱怨自己晋升太慢,达奚珣则升得太快。

真没道理!达奚珣心里狠狠地骂道。他也想找人诉诉苦,发泄一下,可是找谁呢?这秘密还是烂在肚里好了。唉,封建官场上的事,哪来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