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粪溜须”的两只“麻雀”
历史上的小人可谓层出不穷。再来看看下面的两只“麻雀”——郭霸与丁谓。
话说宁陵县丞郭霸用谄谀手段得到了太后的宠信,被授予官监察御史。能坐到这个位置,那就意味着进了圈子,“往来无白丁” 了。郭霸也就这样整天在长安政坛上结交人脉。有一天,他听说中丞魏元忠生病卧床在家,他马上拎着一堆燕窝、鲍鱼等贵重物品前往魏府探视。
这样的慰问我是可以接受的,人之常情嘛,中国毕竟是个人情社会。但是,他接下来的动作则让人瞠目结舌了。
“因尝其粪”。啊,呸!郭霸竟然亲口舔尝魏元忠的大便,咂吧一番之后,脸上还显得喜滋滋的。按理说,已是监察御史的郭霸,何以如此下贱呢?且看他自己的说法:“大夫粪甘则可忧。今苦,无伤也。”意思是说,恭喜您了魏中丞,您的排泄物是苦的,那说明身体没有大碍;如果是甜的话,那就足以让人忧虑了!
这是什么理论?难道是源自伟大的《黄帝内经》吗?
可惜,人家魏元忠“大恶之”,且“遇人辄告之”。连谄媚的对象都觉得太恶心了,逢人即说起这件事,提醒善良的人们,你郭霸是阿谀奉承之徒,是那种相当贱的小人!
忍不住想问一句:如果郭霸父亲生病了,他这个做儿子的,会不会也来个“因尝其粪”呢?
这样的无耻之尤竟然不少!想起“溜须”这个典故的主角之一、与司马光同朝为官的丁谓。想当初,丁谓这人还是很有才的,朝中重臣寇准力荐其进入朝廷中枢。因此,丁谓对寇准极为恭敬,以寇准的门生自居。有一次,他和寇准等朝臣在宰相办公室吃饭。寇准喝汤时不小心弄脏了胡须,丁谓立刻站了起来,用手绢轻轻地将寇准的胡须揩干净。寇准开玩笑说道:“作为参政,已是国家的大臣,还要为长官揩胡须吗?”丁谓听后大窘。“溜须”从此便成为阿谀媚上的同义词。但“丁谓”们也只是前恭后倨,这类人往往“一旦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宋真宗时,丁谓纠集另一位参知政事,迎合帝意,大搞“封禅”并排斥、反对恩师寇准,使其罢相。不久,又把寇准贬到雷州去当司户参军。
恶有恶报。不久宋真宗驾崩,宋仁宗接位,刘太后垂帘听政。丁谓因经营宋真宗陵墓不力而获罪罢相,也被贬往海南。
贬谪途中,丁谓路经雷州,寇准知道后,特地烤了一只东山羊,派人在丁谓必经的路口等着,以此犒劳曾经的故属的一路舟车劳顿。丁谓很感动,美餐一顿之后,提出想见见老领导,被寇准婉言拒绝了。寇准的家僮想到自己主人被发配南蛮之地,一切都是丁谓捣的鬼,所以暗地里商量要教训一下他。寇准知道后,赶紧锁了大门,家僮因此不得外出。直到丁谓已经走远后,寇准这才打开大门。
君子就是君子,他们的器识与风度,小人怎能学得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