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民记者
所谓“公民记者”,是指在新闻事件的报道和传播中发挥了类似记者的作用,却非专业新闻传播者的普通民众。“公民记者”背后所体现的是“参与式新闻”的理念,即民众在收集、报道、分析和传播新闻和信息的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
“公民记者”的概念,一般认为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1998年,美国人麦特·德拉吉(Matt Drudge)的个人网站先于所有传统媒体曝光克林顿总统性丑闻事件,这使德拉吉最早获得了全球“公民记者”的称号。德拉吉的影响也因此深入政坛,前总统克林顿夫人希拉里在参与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活动的时候,对德拉吉礼遇有加,其目的无非是希望他“网下留情”,多帮忙,少添乱。另一个和德拉吉名气不相上下的美国公民记者是嘉勒夫。嘉勒夫善于写博客,并能通过博客影响成千上万的美国人,美国白宫不敢小觑他的影响力,为他颁发了全美首个博客记者采访证。[32]公民记者在美国的地位可见一斑。
在公民记者这个概念出现之前,新闻界存在着一个类似的职业“新闻自由撰稿人”。新闻自由撰稿人不附属于任何一家新闻媒体,但常常也被允许自由进出新闻现场。在美国,新闻自由撰稿人可以获准进入包括白宫在内的新闻现场。这类新闻自由撰稿人通常从事过新闻工作,而且已有一定的名气,其新闻写作或评论已得到广泛认可。因此,成为新闻自由撰稿人的门槛是相对比较高的,而成为公民记者门槛要低很多。
公民记者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更有条件接触到丰富的第一手的新闻素材。正由于公民记者生活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在新闻事件发生时,常常就在“第一现场”,因此往往是最有发言权的人。由于人数众多,他们更有机会成为某些突发性事件的现场亲历者或目击者。无论从地域性还是行业性来说,公民记者都极大地扩展了传统职业记者的内涵与外延。在现代传播环境下,公民记者与职业记者可以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公民记者的信息可以为传统媒体设置某些议题,而职业记者的一些新闻可能引发一些知情人通过提供更多信息而成为公民记者。
微博的出现几乎宣示着“全民记者时代”的到来。微博将流动中的信息与个体的社会网络实现高度整合,成为用户积极创造内容并彼此交换信息的平台,每个人皆有可能成为影响信息流动的关键节点。微博用户很容易成为积极的新闻首发者和转发者,成为公民记者,从而推进公民新闻发展,使新闻成为各社会参与方的共同产品。
通过微博促进公民新闻的发展有其积极意义:首先是可以弥补专业记者不足或“不在场”的缺憾,为实现“新闻全覆盖”提供了保障;其次是借助“一对多、多对多”的传播模式,可以在突发性事件中迅速、及时地传播新闻;再次是方便专业新闻工作者从微博中发现新闻与收集舆论;最后,采取民生的视角,可以体现贴近精神,为主流媒体改进文风提供借鉴。[33]
在有了便捷的传播工具的情况下,任何现场的公民都可以把文字、音频和视频第一时间传到网上。
美国东部时间2011年5月1日,微博因为直播本·拉登被击毙的新闻而名声大噪。据英国媒体报道,巴基斯坦人苏哈比·阿塔尔在Twitter上直播了美国特种部队击毙本·拉登的全过程。之后微博在传播本·拉登死讯方面的速度,足以令传统新闻媒体刮目相看。5月1日22时45分到2日0时30分之间,Twitter的发帖量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平均每秒达到3 440个。英国广播公司全球新闻节目主编彼得·霍罗克斯介绍道:“我们派驻在喀布尔的记者向阿富汗的安全部门官员询问情况,他们回答说:‘你们来晚了,现在满大街都在传本·拉登的死讯了。’”《华盛顿邮报》的克里斯·西利扎在Twitter上写道:“如果还有人不相信微博作为新闻传播工具的实力的话,那么这次的表现足以让你改变主意。”在这次“新闻竞赛”中,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BBC(英国广播公司)等著名的传统媒体被远远地甩在后面。多年前,CNN曾在海湾战争时期即时、持续性地播发现场图片,在报道新闻的速度和信息量方面都完胜纸质媒体,而在本·拉登事件的报道中,却被微博击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