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人的影响与存在的问题

三、自媒体人的影响与存在的问题

自媒体人的出现对整个世界的社会传播形态都产生重大的影响,并由此也带来一些问题。

(一)自媒体人的影响

1.信息更加碎片化

当人人都可以记录、创作、编辑和发布信息,信息的总量随之增加了。由于公民记者和公民编辑本身都是普通公民,他们人数众多,能在现实中直接接触到丰富的第一手素材,因此他们所传播的信息的广度是传统媒体人无法比拟的。但是公民记者公民编辑的兴起并不会让职业记者和职业编辑失业,作为大众传媒的补充,为大众传媒提供更多的信源,与大众传媒形成互动。公民记者和公民编辑为大众传媒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源”。一般来说,大众传媒有自己的专职记者队伍,但任何媒体的记者力量都是有限的,任何先进的交通条件和通信技术都无法保证记者在新闻发生的当时出现在现场。而公民记者和公民编辑正好弥补了大众传媒在这方面的不足。[36]相对于采写编能力较强,有能力关注宏观事物的传统媒体人,自媒体人的视角和注意力相对更多地聚焦于身边的微观事物。虽然公民记者们生产出来的新闻产品往往只是零碎随机的半成品,缺乏严谨的逻辑和深度分析,然而恰恰是这些更加原生态的内容更真实地展现出个人的风格和一些本真的观点。

2.拟态环境更接近于事实

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的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理论认为,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镜子式的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处理以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受众通过媒介获得的对世界的认识永远不可能是绝对客观真实的。但是,就像多边形的边越多就越接近圆形一样,当媒介的数目增多后,对世界不同角度的展示机会也增多。由于自媒体人数目的庞大,他们产生的信息量也巨大,由此,受众得以有机会从更多的层面和细节认知世界,更多角度地了解世界,从而更有可能获知客观世界更真实的一面。

自媒体人的工作使媒介信息构成的拟态环境更接近于事实。美国微软—全国广播公司(MSNBC)高级主管罗瑟米奇认为,公民记者和公民编辑为主流媒体“增添了声音,而且是不经加工的真实声音”。由于自媒体群体的体量巨大,其中的个人差异度也巨大。受限于自身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工作条件、文化水平、认知能力、思想信仰和思维方式等各种主客观因素,公民记者和公民编辑所推送的信息的深度相互之间差别巨大。有的公民记者和公民编辑可能本身就是职业媒体人,只不过是在工作之外的时间里在个人的社交网络空间中编辑发布一些私人的个性化内容。但是更多的公民记者和公民编辑是分布在各行各业、各个年龄层和有各种身份背景的人。虽然他们不具有新闻传播领域的专业性,但却可能有着各自行业各自领域的专业性,对各自工作生活中的一些他人接触不到的细节有着最直接的感受,他们发布的内容可以构成一幅更全面生动的社会图谱。

3.出现反向议题设置

各种自媒体的纷纷出现,为并非是传统职业信息传播者的普通网民们提供了各种便捷的传播平台,这从根本上改变了普通网民在传播中原本处于受众位置的被动地位和状态。公民记者和公民编辑的出现,重构了新闻采写编的操作模式,传播者之间的传受地位虽然还不可能达到平等,但是因为可以互相转换,所以不再像以前那样,处于一种双方对话相对艰难的强弱分明的对垒状态。

公民编辑的大量涌现进一步弱化了传统媒体对大众的议题设置能力,传统媒体中的编辑常常不仅是议题的设置者,同时还是议题讨论的主导者。但是不同的公民编辑对同一事物的观察的角度差异度都很大。在匿名的情况下,许多公民记者和公民编辑有时会表现得更勇敢、大胆、直白,而此类风格有时会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此外,自媒体人采用各种传播技巧创作和发布的信息,有时因为与大众的利益或兴趣息息相关,会被大数据算法自动列为热点,从而获取更多的点击量,在事实上实现了大众对大众媒体议题的反向设置。

(二)自媒体人存在的问题

1.忽视媒介伦理规范

从公民新闻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公民记者和公民编辑的素养参差不齐。由于在互联网时代,单位时间内同时产生的信息总量越来越大,因此受众的注意力反而成了稀缺资源。因为马太效应,有影响的自媒体内容的影响急剧上升和放大,而这些影响力可能会给相应的自媒体人带来有时是超出预计的名和利。在利益面前,或是因为虚荣,或是因为急功近利,一些公民记者和公民编辑有时会有意无意地罔顾事实,违反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或为了哗众取宠而滥用辞藻,导致违反新闻写作的客观性原则,损害社会或他人的利益。此外,许多自媒体人对信源不明的信息不经核实轻易转发,为吸引流量争当“标题党”。虽然此类问题也存在于传统媒体的工作中,但是在自媒体中各种忽视媒介基本伦理规范的情况更为突出,而断章取义、指鹿为马、混淆视听的行为则可能成为社会的隐患,也严重影响了自媒体的公信力。

2.忽视知识产权规定

在自媒体人每天推出的庞杂的原创内容中,除了夹杂着大量不合媒介伦理规范的内容以外,还存在着大量不经原作者同意而盗用、转载、删改的内容。

专业的新闻传播者一般在接受专业规范的新闻写作训练的同时,也了解如何规范地处理各种信息。但是相当多的自媒体人不仅不是职业新闻传播者,而且有的自身文化素质就不高,甚至价值观念还存在偏差。因此在自媒体的信息中,常常存在着大量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内容。虽然几乎所有自媒体平台都会标明要求作者遵守知识产权,但是这些规定往往根本没有被读一遍就被点了同意,然后再被无视。

在各种自媒体平台上,常常会看到抱怨自己的文章或图片或视频被未经同意就擅自使用的檄文。最常见的情况是文章被换个标题就重新发布,有的竟然还超过了原作者在原平台上阅读量。此外,为了达到搞笑或讽刺的效果,自媒体人随意整合删改恶搞著名作品的情况也比比皆是。

虽然公民记者和公民编辑创作的内容都个性化风格浓重,但是个性化的定位,并不意味着不用顾及社会的公序良俗等基本规范。被冠以“公民”的称呼其实就意味着,这种新闻传播行为具有了一定的大众传播的公共属性,公民记者和公民编辑的私人空间就同时也具有了公共空间属性。由此,公民记者和公民编辑需要担负起公民社会的媒体人社会责任和社会功能。因此,虽然大多数公民记者和公民编辑们管理的只不过是影响力有限的个人社交媒体账号,对于自己采集、创作、处理、发布的信息也需要负最基本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