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3 火焰喷蚀-冻融循环试验
2025年09月20日
6.7.3 火焰喷蚀-冻融循环试验
1)试验方法
为研究混凝土强化表层之后,在火焰喷蚀-冻融循环复合作用下的耐久性,结合有关混凝土的冻融循环试验以及火焰喷蚀试验方法,参考《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中,关于混凝土抗冻耐久性试验的要求,选取相对动弹模量和冻融剥落质量作为评价的指标,开展火焰喷蚀-冻融循环复合试验。具体试验方法如下:选取素混凝土试样,以及硅烷的A2、AH的B2、改性聚脲的C2和环氧树脂的D2用量作为强化材料的标准用量喷涂在混凝土试样。先进行火焰喷蚀试验,再进行冻融循环试验,如此交替循环进行,火焰喷蚀混凝土试件表面300℃持续5min,冻融循环10次为一个循环,具体参数见表4.2及本章6.3节。
2)试验结果
对火焰喷蚀-冻融循环试验之后的混凝土小梁试件,进行动弹模量测试,并转化成相对动弹模量(见图6-23a);对火焰喷蚀-冻融循环试验之后的混凝土小梁试件,进行剥落质量测试,并转化成质量损失率(见图6-23b)。
图6-23 火焰喷蚀-冻融循环复合试验相对动弹模量及质量损失率
选取强化材料为标准用量的试件的单一冻融循环试验数据作为对比,为了火焰喷蚀-冻融循环试验对比,设对比数据中冻融循环10次为一个累计循环,试件的相对动弹模量见图6-24a,试件的冻融质量损失率见见图6-24b。
图6-24 单—冻融循环复合试验相对动弹模量及质量损失率
对比图6-23和图6-24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火焰喷蚀-冻融循环中,硅烷组的相对动弹模量降低幅度最小,为29.15%,质量损失率仅次于聚脲组。聚脲组质量损失率最小的原因是,聚脲层对混凝土试件表层的冻融剥落颗粒有黏结包覆作用。综合所有因素说明硅烷材料在火焰喷蚀-冻融作用下对混凝土试件的耐久性改善最好;AH材料及聚脲的改善作用居其次;环氧树脂的改善作用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