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硫酸盐渍土的主要工程性质

11.2.2 硫酸盐渍土的主要工程性质

11.2.2.1 硫酸钠的物理性质

硫酸钠又称无水芒硝,多为无色透明,略带咸苦味,对温度变化反应敏感,易溶。在土层中单体形态多为柱状,晶簇多呈纤维状,富集于地表0.5m深度之内。

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见图11-4)。从图中可以看出,硫酸钠的溶解度在温度为32.4℃时达到峰值。当低于32.4℃时,不论是溶于土中水的硫酸钠,还是以粉末状存在的硫酸钠,都将吸收10个水分子(10H2O)而变成芒硝晶体,体积增大,硬度下降;当温度高于32.4℃时,晶体硫酸钠又很快溶于水或恢复到原来的粉末状态,体积相对缩小。计算表明,结晶后的硫酸钠的体积为无水硫酸钠的3.1倍。

图11-4 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

图11-5 膨胀与温度变化曲线

硫酸钠在温度变化时,时而吸水结晶体积膨胀,造成道面鼓胀;时而失水体积缩小,造成道面下沉。新疆某机场是修筑在硫酸钠盐渍土地基上的沥青道面,夏季雨后常发生道面鼓胀与下沉。

11.2.2.2 硫酸盐的膨胀性及影响因素

盐胀是硫酸盐渍土突出的工程地质问题。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土中硫酸钠含量、温度、含水量及土的密度等,是影响硫酸盐渍土膨胀变形的主要因素。

1)温度

当土中含水量、含盐量等具备膨胀的条件下,温度是促使土体膨胀的决定因素。图11-5所示为硫酸盐渍土膨胀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膨胀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稳定于某一最大值。不同含盐量的试件,除起始膨胀温度稍有差异外,膨胀曲线的趋势完全一致。一般在正温15℃左右开始有膨胀反映,在-6℃冰点附近膨胀量达到最大值。温度再降低,膨胀量增大已不明显,并且这时还包括冻胀在内(膨胀曲线的拐点,是冻胀的反映)。

试件的膨胀现象是硫酸钠的相态发生变化的结果。图11-5最上面的曲线,在制样时温度较高,硫酸钠在土中呈液态,当温度下降到10℃时,晶体硫酸钠由零猛增到60%,0℃时达到80%以上,盐晶粒的大量出现必然占据土中孔隙,进而使土体膨胀。

2)含水量

水是硫酸钠结晶膨胀的必要条件。无水或过饱和的硫酸钠,在低温条件下吸水变成晶体硫酸钠,所需水分为其自身重量的1.27倍。

试验表明,硫酸盐渍土在最佳含水量下压实,吸水时可能发生最大膨胀量。这是因为在最佳含水量时容易达到最佳夯实密度,此时土的孔隙率较小,一旦发生盐胀,土体即随之发生变形,而小于或大于最佳含水量时,土体达不到最佳夯实密度,孔隙率相应较大,使盐胀变形受到抑制。

3)含盐量

室内试验和现场情况证实,土中硫酸钠含量是决定膨胀程度的主要因素。一般认为,硫酸盐渍土土基产生膨胀危害的含盐量在2%左右,达不到这个含量,膨胀作用较小。一旦超过这个标准,膨胀量迅速增加,对土基造成危害。《军用机场场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JB1112A-2004)规定道面土基(含宽出道肩周边5m)设计面以下800mm深度内,土中含盐量必须符合表11-5的规定。硫酸盐含量超过0.8%的土和有机质含量超过10%的土,不宜用石灰稳定;硫酸盐含量超过0.25%的土,不宜用水泥稳定。

表11-5 盐渍土地区道面土基容许含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