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2 道面刻槽

9.2.2 道面刻槽

通过对道面表面进行刻槽,其主要目的是提高跑道机轮与道面接触面的排水能力(见图9-10)。靠道面的纹理的自然排水是很慢的,通过刻槽可以提高道面的排水;刻槽增大机轮与道面间的纹理,提供排水通道,减少道面打滑,增大粗纹理;可以在沥青和水泥混凝土道面中使用。

图9-10 刻槽道面

1)刻槽结构

刻槽的典型结构是槽深×槽宽=6mm×6mm,间距是38mm。间距可以增加到76mm,但38mm效果最好。刻槽横向并连续通过道面,在跑道与道肩交接处结束。

在沥青和水泥混凝土道面都可以进行刻槽(见图9-11)。在混凝土处于塑性状态时,也可用带肋的滚筒或带肋的振动板在道面上形成刻槽的效果。

图9-11 道面刻槽

国外刻槽的典型结构见表9-5。

表9-5 典型刻槽形状

刻槽是采用大功率带自动行走装置的普通混凝土切割机装上一组刀片,在混凝土道面表面切割。切割机上安装一组10~15块刀片(金刚砂轮片),刀片直径为15.6cm,刀片宽为3~5mm、刀片中到中间距为4~8cm(根据粗糙度要求选用刀片规格)。

刻槽的技术要求(根据粗糙度要求确定槽的截面的形状和尺寸):槽的截面为梯形,槽深2.5~3.0mm,槽宽5~6mm,槽距(中到中)3~8cm,与道面横缝应保留10cm以上的间距。

我国民用机场规定槽的形状应采用上宽6mm、下宽4mm、深4mm的梯形槽。相邻槽中线间距应为32mm。

2)刻槽对粗纹理的作用

刻槽可以增大道面表面的粗纹理,刻槽后的粗纹理可以按下式计算。

式中:Mg—刻槽的粗纹理(mm);

   W—槽宽(mm);

   D—槽深(mm);

   Mu—未刻槽的粗纹理(mm);

   S—槽间距(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