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的全套服装

三、登山的全套服装

了解登山衣物质料的特性和内外层衣物的穿法后,就可以组合出一套完整的登山服装系统。登山者所选用的细项可能会因人而异,只要目的相同,就能组合出一套完整且多功能的服装。下面通过三层服装说明穿着原则。

(一)贴身内层

(1)长内衣:选择适当的长内衣能提供御寒的效果。聚丙烯和聚酯纤维是人们选用最多的,也有些人喜爱毛织品。深色长内衣较易吸热,能使身体温暖,在阳光下干得较快。浅色的长内衣不吸热,适合热天穿着,长袖内衣能预防晒伤和蚊虫叮咬。

在攀岩时,登山者偶尔会以弹性织物和聚酯纤维混纺的紧身衣取代长内衣,因为它具有较强的伸展性,便于活动,但保暖性不如聚酯纤维内衣。

(2)T恤和短裤:在大热天里,因为不需要靠衣服排汗,所以棉质T恤或无袖上衣足以应付,长袖衣服具有防晒的功用。棉质T恤不适合凉爽的山区。在微风轻拂的凉爽日子里攀登陡峭的山壁,汗水会湿透棉质T恤,停下来休息时,湿衣服会令人冷得发颤。在大部分的情况下,不吸汗的合成纤维比棉质衣物适宜。T恤宜选择浅色且宽松的,这样会凉爽通风。

短裤必须能兼顾透气与耐磨。一件宽松的尼龙短裤,加上一件尼龙网眼内裤就可达到不错的效果。登山者很少穿棉质内裤,因为汗湿的内裤会摩擦皮肤,产生不适感。在温和的天气下,最受欢迎的组合是轻质聚酯纤维长内衣加上一件尼龙短裤。可以拆解成短裤的轻质尼龙长裤也是非常受欢迎的多用途选择。

(二)保暖层

天气冷时,需要穿上数层保暖衣物。上半身的选择包括厚实的长内衣、毛料衬衫、毛衣、羽绒夹克或人造纤维填充的夹克。腿部可选择厚卫生裤、毛料长裤或较有弹性的尼龙裤。在非常寒冷的情形下,有时会使用连身的保暖衣物。市面上有很多种选择,主要目的是即使身体湿了仍能保持温暖。请把棉质汗衫和牛仔裤留在家里。

(1)衬衫和毛衣:衬衫和毛衣要够长,才能扎进裤腰或拉出来盖到腰部。长裤和上半身衣物间的空隙会使宝贵的温暖空气散失。高领内衣和毛衣的保暖效果相当不错,而且也不太重。

(2)保暖长裤:要选择比较宽松或具有伸缩性的长裤,以利于自由伸展;质料应紧密,并经过防风或耐磨的处理。毛料或毛料与聚酯纤维混纺的材质效果很好,羊毛裤虽轻但并不挡风耐磨。请选购臀部和膝部有加强设计、腿侧有拉链的款式,如此在穿着冰爪或滑雪板时也能顺利穿脱长裤。

(3)七分裤:有些登山者比较喜欢及膝的七分登山裤加上绑腿,便于活动和通风,裤腿不致遭雪或露水沾湿。

(三)外层

理想的外层应具有非隔离性、防风、完全防水及完全透气等特点。事实上,没有一件衣物能够完全符合上述要求,但是,可以用各种方法尽可能地达到上述目的。

一个方法是穿上一层多功能、防水透气的外层。这层衣物最好能够提供足够的透气性。

另一个方法是带两层外层衣物:一层质轻透气的风衣和一层质轻的雨衣(透气或不透气皆可)。轻风微雨时穿风衣,雨势较大时再添加雨衣,防水透气的雨衣比不透气的雨衣舒适。这种方式比较省钱,而且不下雨时穿风衣比较通风。但是,携带两件衣物增加了背包的重量。

(1)连帽雨衣:有各种不同的款式,标准连帽型雨衣前面是全开式拉链,可调节通风度。有些人偏爱套头式雨衣(前面没有拉链,穿着时由头上套入),它更轻、体积更小,防风性也较佳。

(2)雨裤:在侧边最好有拉链设计,可以在穿着鞋子、冰爪时轻松穿脱雨裤。因为雨裤穿着的频率较雨衣低,而且在穿越灌木丛或从雪坡滑降时容易磨损,所以可以选择比较便宜的非透气性雨裤。

有些登山者采用防水透气的吊带裤作为下半身的外层,尤其是在较冷的山区。有些吊带裤内有保暖的填充材料,非常适合严寒山区的远征队伍。这种裤子比一般雨裤保暖,因为它包覆了大部分的身体,可以避免雪由腰际掉入裤管,但夏季穿着则太热。有些人会选择连身的雨衣裤—它的保暖能力最佳,但缺乏多功能。

(四)头套

古谚云“脚冷时就戴上帽子”。不戴帽子的头就像一个散热器,超过二分之一的体热是由头部散失的。因为躯干一觉得冷,流向四肢的血液量就会减少,以保持重要部位—包括头部—的体温,所以天冷时戴上帽子可以促进四肢血液的循环。

登山者一般会携带几种不同的帽子,把它们放在方便易取的小袋子里,这样可随时适应多变的气温。在帽檐处缝上系带,可防止帽子被风吹落悬崖。

隔离性的保暖帽子的材质有毛料、聚丙烯或聚酯羊毛等。

套头露脸帽是多用途的、有隔离作用的帽子,它可以同时保护头部和颈部,也可以卷起来让颈部通风。可考虑携带两顶具有隔离性的帽子,多戴一顶帽子和多穿一件毛衣一样保暖,而且重量轻。有时在岩盔下面可加一顶薄帽子,特别是天气寒冷时。

雨帽也很好用,它的透气性优于连帽雨衣,戴起来也比较舒适。若要有更佳的透气性,可以考虑防水透气材质的雨帽。

防日晒的帽子有宽广的帽檐或垂折,可以保护耳朵和颈部,十分受冰攀者欢迎。棒球帽缝上头巾也能达到相同的效果,帽檐可以遮光,并避免雨或雪打到眼镜上。

(五)分指手套和并指手套

即使没有下雨,抓握湿湿的绳子和在潮湿的岩壁上攀,也会使分指手套和并指手套湿透。手指是身体最难保暖的部位之一,因为在酷寒时身体会减少四肢末端的血液流量,血液流量一减少,手指的灵活度就会减弱,使拉拉链或打绳结的动作变得迟缓。这样一来会减慢攀登的速度,特别是在赶进度到达遮蔽风雪的地方的紧要关头,往往会因耽搁而发生危险。

需要有相当的经验才能对手套做出明智的选择。通常要在灵活度和保暖性之间做权衡,一般来讲,越厚的手套越保暖,但灵活度也越差。在越需要技巧的攀登上,灵活度也就越重要。

多层穿衣法也可以应用在手套上,第一层先戴薄的分指手套,再戴上并指手套。并指手套比较保暖,因为手指头可以靠在一起取暖。只要不会影响血液循环,薄的分指手套加并指手套,再套上防雪手套可达到最佳的保暖效果。

和其他保暖衣物一样,分指或并指手套的材质应该在湿了之后还能保暖。合适的质料有合纤、毛料和合纤混纺或纯毛料材质。防雪手套是手部的外保护层,手心部分有防滑处理,可以让人们在使用雪地装备时抓得更牢。防雪手套的袖口需和雨衣的袖子重叠10~15厘米,松紧带或魔术贴可以将套口固定在上臂。

和帽子一样,手套也要缝上安全带,这样在脱下并指手套攀岩或抹防晒油时才不易掉落。

在营地活动时,并指手套内有薄的分指手套或无指手套,双手便可做细活又不致暴露于寒冷之中。在天气非常冷(-18℃左右)时,要避免让手指冻僵,这时分指手套比无指手套要好。但在寒冷的天气攀岩时,无指手套比较好,没有一层布挡在手指和岩石之间碍事。

抓着绳索下降或帮人确保时,戴皮手套可以让人们抓得更牢,万一坠落也不致被绳索磨伤手。但皮手套在湿了以后无法保暖,而且不容易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