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带的分类与结构
安全带的设计包含加厚加宽的腰部衬垫、腿环、保护环和装备环。登山者无论是下降、冲坠还是挂在岩壁上进行其他操作,这些设计都能使他们更加舒适和安全。
全身式安全带是早期登山的常见工具,其优点是装备安全带登山时,受力的方向垂直于地面向上,可以将拉力均匀地分散到腿、胸、背。但在登山实践中,全身式安全带暴露了弊端:当冲坠过于猛烈时,安全带会不停地转动,使登山者极容易眩晕或颈部受伤。另外,全身式安全带价格也偏高,穿脱较为烦琐,如今已经很少有人选择它用于攀岩登山了。
坐式安全带属于半身式安全带,如今用途较广,在登山时将坐式安全带配上胸式安全带就可以达到全身式安全带的效果,且基本改善了全身式安全带的缺陷。
坐式安全带有两种设计:一种叫作尿布式(从两腿间穿过最后与腰带连接),另一种叫作Swami式安全带。
尿布式安全带的结构特点是从两腿间将带子提起和腰带相连,这种结构在使用时有几个弊端:在岩壁上挂着时,腿部舒适度欠佳;没有保护环,需要额外加登山扣;受力较为集中,分散拉力较差;冲坠时,受力点会分散,对腿和腰会产生伤害。设计者们不断地进行改良,以使其专门适用于登山。
Swami式安全带是目前市场上最为流行的款式。该安全带自1967年被设计出来后,经过多次改进,但保存了核心的设计。
衡量一款Swami式安全带,腰部的舒适和安全最为重要。通常,较好的安全带腰带的背部宽8~11厘米,前部宽4~5厘米,这样能够保证登山者在休息时更加舒适和安全。
腰带的背部不一定越宽越好,8厘米的设计能够很好地保护腰部且不影响登山的动作。背部过宽会影响动作的协调,但有一点好处是能够更好地保护腰部。
(一)坐式安全带
坐式安全带的腿环可以调整成适当的大小,舒适地固定在臀骨上,并将坠落的冲击力分散到整个骨盆。垂降时它则像个舒适的座椅(图3-14)。

图3-14 坐式安全带
(二)制式安全带
不论穿多少层衣物,制式安全带可调式腿环都能调整到舒适的贴合程度。特别是需要停在空中一段时间时,腰带与腿环皆附有衬垫以提高舒适度。腿环可松开,上厕所时不需脱下吊带,甚至不需解开绳子。腰带的扣锁偏在一侧,因此在确保或垂降时,它不会跟连接吊带的绳结或有锁钩环卡在一起。装备吊环可供携带钩环或其他攀登器械之用。
(三)胸式安全带
胸式安全带可以在坠落之后以及使用普鲁士结或器械攀绳而上时,保持身体直立。坠落之后,只需要用钩环将登山绳扣住胸式吊带,即可提供较高的稳定度并保持直立。胸式吊带会将部分坠落的力量传导到胸部,但胸部较骨盆(坐式安全带将力量传导至此)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在攀岩或一般攀登时,通常不会把绳子扣入胸式吊带。在冰河行进时偶尔会将绳子扣入胸式吊带。
(四)全身安全带
完整的全身安全带包含胸式安全带与坐式安全带,连接绳子的点也较高,可以降低坠落时身体往后倾斜的概率。由于全身吊带可将坠落的冲击力分散到身体躯干,因此不易造成下背部的伤害。全身安全带较为安全,可以防止登山者落进裂缝里被倒挂在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