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时间
2012年9月—2015年7月。
(二)研究对象
徐汇区益思幼儿园小、中、大年级的幼儿。
(三)研究目标
在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中,发现在培养幼儿创新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通过“创新素养与生态环境教育课程的有机融合”“生态环境节日中的创新素养培养纳入课程”“把幼儿思维发展特点与创新素养培养相关联”“教师在幼儿创新素养的研究中的行为改善”等途径,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提升幼儿的创新能力、萌发幼儿的创新素养,最终促进幼儿成为具有创新素养的现代公民。
(四)研究内容
(1)生态环境教育、创新素养、幼儿创新素养培养相关概念研究。
(2)我园的幼儿在生态环境教育中创新素养的现状、问题、成因。
(3)关于幼儿园的创新素养与生态环境教育课程有机融合的研究。
(4)关于将生态环境节日中的创新素养培养纳入课程的实践研究。
(5)关于把幼儿思维发展特点与创新素养培养相关联的实践研究。
(6)关于教师在幼儿园创新素养的研究中其行为改善的实践研究。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生态环境教育、创新素养的内涵、定义、现状等,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专业书籍,搜索相关文献,并进行摘要,形成对培养幼儿创新素养的文献综述。
2.行动研究法
根据我园课题实施计划中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来开展幼儿创新素养培养的研究,并在实践研究中发现问题,积累相关的资料。
3.案例法
在日常生态环境教育活动中,捕捉幼儿创新的精彩片段,积累幼儿创新素养培养的案例,提炼幼儿创新素养培养的基本过程和有典型意义的经验。
4.经验总结法
梳理汇编在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中,幼儿创新素养培养的成果和经验总结。
(六)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0月)
课题伊始,我园成立了由正副园长、教研组长、科技总指导组成的科研中心组,对全园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的总体思考和设计。确定研究课题名称、课题组成员,通过文献资料收集及查阅形成专题文献综述,并设计研究方案。
2.课题实施阶段(2012年11月—2014年8月)
(1)前期研究阶段(2012年11月—2012年12月)。参加总课题组的培训活动,与姐妹园教师共同讨论,分析关于幼儿创新素养培养的内涵和定义,为实证研究做好前期准备。
(2)行动研究、案例研究阶段(2013年1月—2014年4月)。制订课题实施计划,开展实证研究(参加姐妹园的研讨活动,组织课题组的研讨活动,园内开展生态环境教育系列活动),对实证研究进行反思,并撰写案例。
(3)完成中期报告(2014年5月—2014年8月)。2014年5月至8月,对前期的工作加以梳理总结,以书面形式呈现研究的过程,总结研究中期的结果,发现研究中的不足,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4)开展后续实践(2014年8月—2015年1月)。继续开展实践探究,积累典型教育案例,丰富实践经验。
3.课题总结阶段(2015年2月—2015年7月)
2015年2月至7月,对课题实施以来的整个研究工作加以梳理总结。
撰写总结报告,以书面形式呈现研究开始、研究中期、研究后期的过程,梳理总结研究结果,发现研究中的不足和问题,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