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背景

一、实验背景

众所周知,随着全球化、信息化与知识社会的来临,国力竞争不断加剧,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正在形成共识。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说到底必须靠人才的支撑。这一切需要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首先要致力于国民素养的提升。这一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主题必然要转化为教育的重大主题,这是教育不能规避的,是必须积极应答的核心问题。这一核心问题、重大主题聚焦在学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最重要、最关键的能力,即学生发展的创新素养培养上。尤其是我们国家提出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构想,使中华民族再一次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更要培养素养良好的公民和优秀人才。因此,我们应当有这样的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素养,是国家发展战略,尤其是国家人才发展战略在教育改革领域的主要体现和具体要求,同时,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根本任务在教育领域落实的重要措施和必要途径。早在20世纪90年代,国家就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挣脱出来,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本身就蕴含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本义。进入21世纪,国家颁发了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纲要,纲要中明确规定,素质教育是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是重点,显然,改革的目标已聚焦在学生发展的创新素养上了。

我校自2012学年正式被纳入上海市重点课题“基于中小幼学生创新素养发展特点的区域性系统培养研究”徐汇区高中实验校,开始在高中学段各主要学科开展“优化适合美术特色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养的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系统研究”,主要以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美术、政治、历史、地理、化学学科为重点学科,并适度调整课程设置,展开具有我校美术特色的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重点落实在围绕我校美术特色,以基于高中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创新素养培养目标研究为基础,以基于新课程实施的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养实践研究为核心,探索形成美术特色学校的学生创新素养的系统培养模式,从而推进我校创建特色高中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