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中国教育学会对上海徐汇教改实验区的督导意见

附录 中国教育学会对上海徐汇教改实验区的督导意见

上海徐汇教改实验区:

根据中国教育学会全国教改实验区工作的安排,我会组成了由副会长朱慕菊、尹后庆,原副会长张民生和副秘书长诸平等专家组成的督导组,于2014年12月10—11日对你区展开了中期督导。现提出如下督导意见:

徐汇教改实验区自2011年以来以“基于中小幼学生创新素养发展特点的区域性系统培养研究”为实验主题,根据分层抽样原则,在全区四个学段选取了20所样本学校作为实验基地,展开区域性的实验研究,表现出如下特点:

一、实验抓住了当前全国课程改革中的突出难题

督导组认为,徐汇实验力图要破解当前全国课程改革中的3个突出问题——中小幼创新素养的培养没有惠及每一个孩子;培养同基础课程相游离;培养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从而促进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符合我国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了教育公平的原则,具有前瞻性;聚焦探索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目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全纳性的创新素养培养,具有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在全国课程改革中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二、徐汇实验突出了整体设计、联合攻关的特点

徐汇实验突出了整体设计,体现了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该项目整体研究设计,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在区教育学院的学术指导下,动员全区20所中、小、幼学校和全区400多名中学高级教师参与了实验。实验的设计有规划、有目标,组织管理得力,学校、教师动员广泛。

通过一个实验项目把政府行政领导、教育研究人员和实验学校的校长、教师紧紧结合在一起,大家共同推进,联合攻关,对全国教改实验区的教改起着引领作用。

三、徐汇实验有序推进,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徐汇实验在总项目组的部署下,以理论研究为先导,在3年中分3个阶段,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1)全区教育工作者在学生创新素养培养问题上统一了认识。

(2)徐汇区的教学和科研制度,保证了实验的推进,形成了以教育科研促进课程改革的运行机制。

(3)锻炼了队伍。通过实验,参与教师逐步形成研究的意识,养成科研的习惯,熟悉研究的方法,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得到有效提升,这是行动研究的价值所在。

督导组对本实验的重点——创新素养系统培养和学生创新素养发展特点的研究,所取得的初步成果给以充分肯定,希望进一步深入推进,以获得更多的实证资料。

为进一步推进后续的工作,把这项实验研究做得更好,督导组提出如下建议,供徐汇区参考:

(1)更多关注教师的变化,要积极引导教师进行更大胆地试验,特别是在课堂上要更放开。

(2)加强课内外的结合,注意课程的统整实施,要把创新素养的系统培养放到整个课程实施的系统中来进行。

(3)积极营造民主、平等的学校文化。教师和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学校文化环境中才有真正的创新思维。

相信在徐汇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在区教育学院的学术指导下,通过各实验学校领导、教师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在破解当前我国课程改革中的突出难题方面取得更有价值的成果。

中国教育学会

2014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