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背景

一、实验背景

(一)课题研究的重要性

作为实验学校,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交大附小”)承接这项课题研究,承载着先行先试、探索实践的重任。我们通过参加总课题组组织的培训,以及学习分析相关情报资料,着实感受到此课题研究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将带给师生两方面的转变——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这项课题研究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在于,当前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将成为教育发展的主题。

(二)当前存在的片面认识与课堂误区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既是一种教学思想,也是一种教学方式。以前一提到创新,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诸如小众化的小制作、小发明等,或者是给一个话题,让学生任意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这就走入了一个误区。现在看来,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运用驾驭教材,把与之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三)我们的认识

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影响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往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会产生两个弊端:一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枯燥、乏味,负担重;二是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由此看来,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如果我们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