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背景

一、实验背景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010年9月,上海市颁发了《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核心理念,明确提出“使所有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潜能得到激发,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

可以说,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我国对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重视程度也在逐年提高,但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等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不利,“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的摇篮”这句话并没有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中得到很好体现。当前,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创新素养培养,存在着三个突出问题,迫切需要研究解决:培养局限于个别“尖子”学生,没有普及到每一个孩子,“点缀式”的培养居多;同课程改革相游离,尤其是同基础课程割裂现象严重,培养尚未真正进入“主渠道”;对各年龄阶段学生创新素养发展的特点,缺乏必要的研究,因此培养缺乏针对性。

作为基层学校,我们也一直在从学校课程层面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希望能有所突破。2010年9月,我校由徐汇区教育局、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发展总公司和虹梅街道办事处三方合作共建,更名为“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还出资在我校兴建了一个创新科学实验室——创智坊。

2011年年底,我区主持的“基于中小幼学生创新素养发展特点的区域性系统培养研究”项目,被确立为全国教改实验区“十二五”实验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和上海市教委教育科研重点课题,我校很荣幸地被作为课题研究的实验学校之一。

根据总课题组要求,依据几年来“绿色指标”数据指引,结合学校特点,我们拟借课题研究项目,完善学校课程设置,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创生智慧,从而达到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创新素养的学生。